我想問一下,在簽訂合同時,一方以欺詐方式簽訂的合同是無效的。我不太明白什么是欺詐?誰知道什么是欺詐?謝謝
律師的回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實施的決定》<;第六十八條當事人一方故意告知對方虛假信息,或者故意隱瞞真實信息,誘使對方作出虛假意思表示的,一般可以認定為欺詐,構成欺詐必須滿足以下四個要素:
(I)欺詐者有欺詐意圖。欺詐意圖是指知道自己的陳述是虛假的,會導致對方產生錯誤的理解,并希望或沉溺于這種結果的發生。欺詐故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陳述虛假事實的故意;第二種是意圖誘使他人錯誤理解(2)欺詐者實施了欺詐。欺詐行為是指欺詐者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陷入錯誤理解的行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和故意隱瞞真相是欺詐的兩個方面。故意陳述錯誤事實的行為,如將假冒偽劣商品描述為優質低價。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的行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將真實情況告知對方,而故意不告知對方。沉默是否構成欺詐?大多數國家的法律規定,當行為人有義務不加解釋地解釋真實情況并保持沉默時,即構成欺詐。中國法律關于沉默是否構成欺詐的規定與上述規定類似。如《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八條規定,銷售不具備產品應有使用性能的產品,應當事先向消費者或者用戶說明,否則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項規定表明,在有義務解釋時保持沉默構成欺詐。此外,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有義務解釋的人不能保持沉默。
(3)受騙人因欺詐而犯錯。所謂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缺乏了解等重要情況。要構成欺詐,欺詐者的錯誤理解和欺詐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換言之,如果欺詐方簽訂了合同,則欺詐方提供的虛假信息必須與合同內容密切相關,由于欺詐方提供的虛假信息,欺詐方對合同內容有錯誤的理解。(4)欺詐方因錯誤而表達其意圖。如果受騙人的意圖不是由于欺詐而表達的,則不構成欺詐。這表明被欺騙人的意思表示與欺詐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規定: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或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3)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口頭雇傭關系合法嗎
2021-03-11人身損害死亡賠償金怎么分配
2021-02-05人身傷亡的交通肇事如何處理
2021-01-07該案贍養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0房屋抵押后還不上流拍能住嗎
2021-03-20離職公司押放工資算違法嗎
2020-11-27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房屋未過戶,房屋征收補償歸誰所有
2021-02-06無犯罪記錄證明怎么開
2021-03-19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合法嗎
2021-02-28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公司裁員流程是什么
2020-12-22調解協議能經過法院確認效力嗎
2021-01-29被保險人過錯的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3-21保險人未明確說明的免責條款是否無效
2020-11-20學生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5保險公司未盡到告知義務酒駕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5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職工每個月失業保險領多少錢
2021-02-13投保人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