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勞社部發[200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局):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定,全體公民的節日假期由原來的10天增設為11天。據此,職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數和工資折算辦法分別調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3月17日勞動保障部發布的《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0]8號)同時廢止。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二○○八年一月三日
解讀:
一、個人認為“新算法”最大的亮點是提出了“計薪天數”這個概念。“計薪天數”承擔起新酬計算基準天數的重任,從此結束了20.92天既是月均工作天數又是計薪天數的歷史。
二、月均工作日根據11天法定節假日調整為20.83天,進一步明確了“工作日”的概念,清楚的劃分出假日、休息日加班的界限,多于工作日的出勤要按照規定計算加班工資。此概念與考勤制度聯系緊密。
三、明確了11天法定節假日為帶薪假日,以日計薪的員工在法定假日沒有工資的現象將得到緩解。當然21.75天的計薪基數使加班工資略有下降。“計薪天數”明確了日工資的計算標準,為薪酬計算提供了有力的依據。此概念與薪酬計算規則聯系緊密。
四、綜上,HR的薪酬和考勤制度在數據上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在“工作日”的基礎上根據“計薪天數”確定的日工資標準來計算薪酬,使HR的工作進一步得到規范。“新算法”的實用性由此得到體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約定與合同法規定不一致有效嗎
2021-01-01公司注銷后債權債務怎么處理
2020-12-21最高法關于死刑緩期執行限制減刑案件審理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1-19交通事故賠償強制執行期限
2020-11-09交通事故賠償標準依據是什么
2021-01-02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12-05企業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08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2-10購買車險中商業車險怎么計算
2020-12-05未經村民同意便將礦私自承包給別人違法嗎
2021-01-23林地的承包期是多長時間?
2020-12-01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2土地出讓金的返還費用有哪些
2021-01-20如何判斷自己的農村房屋是不是違建
2021-03-15農民如何在征地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征地流程有哪些拆遷補償項目
2020-11-17杭州拆遷安置房申請條件是什么
2021-01-06拆遷安置房的優勢有哪些
2021-01-15棚戶區改造的稅收優惠政策
2020-12-28青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