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有沒有區別
合同欺詐不同于合同糾紛。合同欺詐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根據其性質不同,合同欺詐包括兩種即民事欺詐和刑事意義上的欺詐。合同欺詐是以訂立合同為手段,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欺騙方法,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認識上,人們對合同欺詐行為易產生混淆,如合同欺詐與合同詐騙犯罪相等同。
合同民事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或誤導對方基于此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以簽訂合同達到欺詐的目的。
合同民事欺詐行為的主要方式包括:
1、虛假的質量欺詐行為;
2、虛假的商品標識欺詐行為;
3、虛假的合同主體欺詐行為;
4、虛假的宣傳欺詐行為;
5、虛假的價格欺詐行為。
合同民事欺詐有四大特點
一、欺詐人發出欺騙性或虛假性的邀請,誘導對方向自己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采取欺詐手段實現簽約目的。
二、欺詐人對訂立合同的主要條款及有關關鍵性事實作虛假介紹,或者隱瞞事實真相,向對方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致使對方做出錯誤的承諾,以實現其訂立合同的目的。
三、所簽合同生效后欺詐人通過雙方履行該合同,達到其獲取不法利益的目的。
四、目前合同欺詐的突出特點是欺詐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體資格或具有一定的實際履約能力,同時可能還積極履行所簽合同的部分條款,即通過履行一定的合同義務,從被欺詐方獲得不法利益。
合同欺詐也是通過合同的形式進行,但不同于合同糾紛。兩者的區別主要是看行為人有沒有騙取他人財物、非法占有財產的目的,客觀上是否采取了欺騙手段,有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不是惟一的標準。
區別一:行為人明知自己沒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或根本沒履行合同的意愿,簽訂合同只是為了達到占有對方財物的目的,就是合同欺詐行為。如果具有履行合同的誠意,只是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由于客觀原因或主觀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履行能力,雖經過努力仍不見成效的,則按合同糾紛處理。
區別二:合同簽訂時和合同簽訂后行為人具有履行能力,但卻虛構事實或制造借口,故意不履行合同。以達到占有對方財物的目的,構成合同欺詐。如果當事人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工作失誤而給對方造成損失,應按合同糾紛處理。
以上就是關于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有沒有區別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您還需要了解更多關于的內容,請關注律霸網官方網站,在線咨詢我們律霸網律師,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強制拆遷應當遵守的法定程序
2021-03-10地役權有哪些特征有哪些
2021-02-11辦婚禮不領證是騙婚嗎
2020-12-16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處理或處罰
2021-02-21醉酒駕車撞死人判幾年
2020-12-25聯防隊員暴力拆遷還動手打人,暴力執法怎么處罰
2021-02-14累犯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被執行人的公司可以進行股東變更嗎
2021-01-17合同債權質押涉及到三方當事人是誰
2020-11-10賦予業主委員會民事主體資格的理由
2021-03-05簽約購房賣家屢出狀況
2021-02-19人員聘用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1-30計件工人被裁員的怎么補償
2021-01-15如何區別勞動工傷和人身損害呢
2021-03-21車輛損失險投保人的義務
2021-02-13購買人身保險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13保險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7保險人能否因保險標的物轉讓未批改而拒賠
2020-12-25把人撞傷了保險怎么賠
2021-03-11巨額保險賠償金遇繼承權爭議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