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諾成合同和實踐合同的生效成立
一、實踐合同成立的條件
實踐合同又稱要物合同,是指除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外,還須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現實交付才能成立的合同。典型的實踐合同有:借用合同、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保管合同、定金合同。例如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只有當借貸方實際交付借款時該合同才真正成立。
法學是不斷發展的科學。根據傳統民法理論,質押合同屬于實踐合同,但在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1]頒行后,這種情況得以改變。根據區分原則,質押合同自成立時生效,質權自出質人交付質押財產時設立,即未交付質押財產不影響質押合同的效力。質押物的交付,不再是質押合同成立的要件,因此質押合同屬于諾成合同。
二、如何認定實踐合同生效
實踐合同中交付標的物應為合同生效的要件,而不是合同成立的要件。換言之,實踐合同沒有交付標的物的,合同仍然成立,但不生效。二者之間的關系,猶如以城市房屋抵押,沒有依法辦理抵押登記手續的,合同成立,但不生效。如前所述,合同的成立純屬事實判斷,是否成立,以當事人意思表示是否協商一致為準。實踐性合同也是合同,也應遵循此評價標準。交付標的物只能視為合同生效的法定條件。事實上,1995年《擔保法》早已通過對定金的規定修正了實踐合同的定義。其第90條規定:“定金合同從實際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用的是“生效”,而非“成立”,可惜沒有引起人們應有的重視。合同法繼擔保法之后將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更加明確地分開,實踐合同的概念必須盡快修正。
至于實踐合同的范圍,學者認為:“哪些合同屬于諾成合同,哪些合同屬于實踐合同,由法律規定。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也可以由當事人協商決定。”法律允許當事人協商決定的,至今未見。我們認為,只能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目前見諸法條的,有如下數種:
1、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合同法》第210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
2、保管合同。《合同法》第367條規定:“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3、質押合同。《擔保法》第64條規定:“出質人和質權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質押合同。質押合同自質物移交于質權人占有時生效。”
4、定金合同。《擔保法》第90條第2項規定:“定金合同從實際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合同中有很多種合同,合同的簽訂一定要合理合法,否則不可能出現相應的作用,雙方也應當遵守簽訂的合同中的各項規定,否則可能出現違法行為。如還有其他疑問需要找律師咨詢,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租賃房屋頂塌下來如何賠
2020-12-01什么叫保證期間
2020-11-09反擔保合同無效有哪些情況
2020-11-07取保候審是犯罪情節輕的嗎
2020-12-03離婚訴訟費用是怎樣計算
2021-03-12訂婚了想退婚錢怎么辦
2021-03-15交通事故誤工費由誰出,誤工費證明怎么開
2021-03-22如何理解再審法院管轄
2021-01-21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其子女可代位繼承遺產嗎?
2021-03-25如何解讀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3-16集體土地入市交易規則是什么
2021-02-05用他人身份證入職會被處罰嗎
2021-02-22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什么時候結束
2021-03-20汽車投保的技巧
2021-02-14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內容是什么
2020-11-11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利益對象是什么
2020-11-13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30人身意外保險公司理賠
2021-02-07放火燒車保險賠嗎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