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6月18日公布了《關于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不僅第一次明確了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的概念及法律特征,而且特別規定了4種典型的名為合作開發、實為其他性質合同的轉性合同的情形。對于4種典型的轉性合同,因其名為合作開發、實為其他性質,故其效力的判斷顯然只能從其真實的性質出發,以相應法律規定為依據;同時,基于合同性質及其效力而產生的直接影響“合作”各方利益分配關系的法律后果則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對于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的當事人,準確辨析合作開發房地產轉性合同的效力及法律后果是十分重要的。
一、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1、《解釋》第十四條規定:“本解釋所稱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是指當事人訂立的、以提供出讓土地使用權、資金等作為共同投資,共享利潤、共擔風險合作開發房地產為基本內容的協議。”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在內容上最基本的法律特征是:共同投資、共享利潤、共擔風險。如果合同不具備這一基本的法律特征,即使合同當事人將合同名稱定為“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其真實性質亦必然發生變化,成為名為合作開發、實為其他性質的合同。
2、《解釋》第十五條規定:“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的當事人一方具備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的,應當認定合同有效。”從房地產開發行政管理的有關規定來看,所謂“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應包含兩方面的含義:其一,當事人一方必須是依法設立的,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其二,該房地產開發企業必須具備與合作開發項目規模相適應的、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定的房地產開發資質等級。這說明:在合作一方具有房地產開發經營資格的情況下,合作另一方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具有相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
在上述關于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的概念和基本法律特征的基礎上,《解釋》規定的4種轉性合同是:針對提供土地使用權一方不承擔經營風險、只收取固定利益的,是名為合作、實為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針對提供資金一方不承擔經營風險,只分配固定數量房屋、或只收取固定數額貨幣、或只使用房屋的,分別定性為名為合作開發、實為房屋買賣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
在下面論述四種轉性合同的效力認定和法律后果的內容中,筆者將具有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的當事人稱為房地產開發企業一方,將不具備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的當事人稱為非房地產開發企業一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警穿便衣可以執法嗎
2021-01-14無限連帶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0-11-13離婚訴訟有哪些證據,離婚訴訟如何舉證?
2021-01-04怎么限制探望權的時間
2021-03-09在外地能不能辦理結婚手續
2020-12-13交通肇事如何賠償
2020-12-24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代領的情形
2021-02-03存單質押孳息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1-02-18不良資產房產如何過戶
2020-11-15通過房產中介買賣房屋有何風險
2021-03-18投資商業地產需謹慎,從五大注意中學如何保護自己
2021-03-07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勞動派遣方式中勞務用工法律風險
2021-01-15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停工留薪期是否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4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保險合同上標注責任免除條款 如何發生效力
2021-03-13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
2020-11-16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14人身保險受益人為配偶,離婚后受益人怎么認定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