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合同進行欺詐就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簽訂合同為誘餌,騙取對方發(fā)貨、付款、繳納保證金等從中牟取非法利益的行為。利用合同進行欺詐的手段多種多樣,花樣紛繁復雜,但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幾種:
1、巧設陷阱。即在合同條款中設置難以達到的質量認證標準,制造對方違約,從中騙取樣品或貨物。
2、欲擒故縱。簽約時即付定金,騙取對方信任,貨物到手后立即轉移。
3、以包銷為名,與對方簽訂技術轉讓合同或者加工承攬合同,一旦技術轉讓費或中介費到手,便逃之夭夭。
4、規(guī)避法律。在合同中故意設置某些內容模糊的條款,騙取預付款或質量保證金。
5、無中生有,在合同中虛設標的,有時還以現(xiàn)場看貨(別人的貨)作掩護,騙取對方的貨款或中介費。
6、低價誘惑,與對方簽訂比市場價格低許多的銷售合同,約定款到發(fā)貨,待收款后便攜款而逃。
7、移花接木,虛構身份和單位,利用對方急于推銷和獲利的心理,在合同中以高于市場價成交,貨到后立即低價傾銷,然后攜贓款逃匿。
8、偽造證件,虛構工程項目,與對方簽訂發(fā)包合同,騙取承包商的保證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云律師,福建韋達律師事務所副主任,1997年畢業(yè)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大學副教授,曾長期在人民法院和政府法制機關工作,婚姻家庭咨詢師(二級),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福建電視臺新聞頻道《律師在現(xiàn)場》律師團成員,福州電視臺移動頻道“法律講堂”特邀專家,福州市議和網公益律師團首席專家,福州市律師協(xié)會勞動和社會保障委員會委員.張云律師先后長期在人民法院和政府法制機關工作,諳熟我國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運作方式、工作模式、辦事程序,能夠熟練地處理法律問題,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敏銳的社會洞察力、扎實的法律理論基礎、較高的法律分析應用能力。現(xiàn)主要從事征地拆遷、婚姻家庭、債權債務、交通事故、合同糾紛、勞動爭議、刑事辯護等法律實務工作。
共同犯罪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2020-11-09近親屬是否可以申請工傷認定
2021-03-14外籍人協(xié)議離婚的注意事項
2021-01-03交通事故糾紛管轄
2020-12-01承包方的主要違約形式及責任是什么
2020-11-20繼承開始前繼承人死亡怎么辦
2020-11-11遺產的分配配偶占多少
2021-03-17國有土地使用證到期該怎么做
2020-12-11大連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有哪些
2020-11-09企業(yè)要求合同變更,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0-11-25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怎么做分錄
2021-01-20員工不勝任現(xiàn)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被動物咬了該如何維權
2020-12-10提前半個月辭職合法嗎
2021-03-10機動車免除責任的確定有哪些標準
2021-03-02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18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分幾類
2020-12-14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保險保全手續(xù)怎么辦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