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公路運輸合同糾紛
一、程序方面的解決
在運輸糾紛解決中:
1、管轄。
有管轄權的地方可能有四個:被告所在地、運輸始發地、運輸目的地。因為根據《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三條:兩個以上承運人以同一運輸方式聯運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應當對全程運輸承擔責任。損失發生在某一運輸區段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和該區段的承運人承擔連帶責任。在單式聯運的情況下,可能突破合同的相對性發生連帶責任,于是可有兩個被告,亦即可能有兩個被告所在地。另外,法律并未規定貨物必須實際運輸了才可適用始發地與目的地管轄。如上所述,單式聯運下產生連帶責任。實際上這種情況還是相當普遍的,多數運輸公司都是將貨物又交由他人運輸。很多運輸公司就是一種代理公司或負責配貨的信息部。所以,這時,可根據管轄或執行的方便而選擇被告,只起訴第一承運人的情況也很常見。
2、當事人。
按《合同法》,托運人才是合同當事人。收貨人不是,類似于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因此收貨人收不到貨的情況下,仍只能由托運人起訴。但是我們注意到:在收貨人與托運人是買賣關系時(這種情況占多數),如為代辦托運(亦很常見),則一旦貨交承運人,交付即完成,風險即轉移。之后無論發生什么情況,無損托運人利益。所以,在出現貨物丟失等情況時,受損的是收貨人,可是卻只有托運人能起訴。
3、轉手運輸。
如前所述,有不少運輸公司并不實際組織運輸,而是轉手由他人運輸。所以可能會主張其只是代理人,與托運人之間是委托關系,而委托關系是過錯責任。這需要根據托運單來確定,一般情況下這樣的運輸公司出具的仍然是標準的托運單,因而主張按委托代理處理沒有事實依據。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委托關系與運輸關系來區分這一點。還有一點,就算該公司只有貨運代理的經營范圍亦不影響,因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法的解釋,公司超越經營范圍簽訂的合同一般情況下仍然有效。
4、貨物丟失。
在貨物丟失或受損的情況下,有兩種案由可供選擇。托運人作為合同當事人按貨物運輸合同糾紛起訴,或由貨物所有人(經常是收貨人,如上所分析)按侵權糾紛起訴。但在后一種情況下,只能選擇貨物在其手中受損的承運人起訴。(當然,如果是被第三人損壞,也可起訴該第三人)作侵權糾紛起訴時,除管轄、原被告均有不同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歸責責任不同。侵權糾紛是過錯責任。而違約責任是無過錯責任。所以如果不能證明確屬被告過錯(比如貨物被冒領,被偷),或原告亦有過錯時,按貨物運輸合同糾紛起訴較為有利。
二、實體方面的解決
根據《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規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因此,在此三種免責事由之外的任何情形,承運人均需賠償,包括貨物被盜、車禍、被冒領、不知原因的丟失等情形。比較值得注意的有兩點:
1、是否能證明貨物價值。
一般而言,證據主要有收貨人與托運人之間的買賣合同等書證,收貨人向托運人給付貨款的收據或發票,再與托運單上的內容相對照,如果吻合,則證據基本足夠。如果沒有貨款收據或發票,在起訴前不妨叫當事人開具一張(當然,不是造假)。
2、托運單上的免責條款問題。
幾乎目前所有的托運單上均有免責條款,寫明自己買保險,如出事,賠款不超過運費的三倍云云。但也可以說幾乎所有司法實踐均否定了這種格式條款。其違法之處有這些:
(1)、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三條,免除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在承運人有重大過錯時,顯然無效
(2)、違反關于格式條款的規定。《合同法》第40條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上述免責條款顯然屬于免除己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同時《合同法》第39條規定了公平原則及提供方需以合理方式提請對方注意,這也有可能被違反。
三、保險問題
要求托運人買保險顯然無理。
1、托運人在很多情況下,對貨物沒有可保利益(如上述代辦托運的情況下)。
2、買不買保險是托運人跟保險公司之間的事,不影響托運人與承運人之間的責任,就算買了保險,別忘了保險公司還有追償權。
3、舉個例子。假如甲對乙說:我打壞你的東西可以不賠。這顯然無理。但假如甲對乙說:你應該給你的財產上保險。這樣我打壞你的東西你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但我不賠。這是不是同樣荒謬呢?而前述免責條款何其相似。
由此可見,如果承運人要規避風險,靠上述免責條款是不行的,必須選擇其他途徑:
(1)最簡單的當然是購買責任保險;
(2)在托運單上要求托運人詳細列明貨物及價格,這會對其要求索賠構成約束;
(3)在上一條的基礎上,保價運輸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段。因保價運輸對托運人與承運人是公平的,貨物價值越大,承運人的風險越大,因此托運人需支付更多運費,這體現了權利與義務一致的原則,所以在司法實踐中一般被認可。當然,保價條款同樣是格式條款,應當遵循格式條款的規定,以合理的方式提請托運人注意,應該讓托運人在該條款處簽字。
四、證據
根據證據規則。證明已履行合同義務由債務人一方負責,因此如果承運人無法舉出證據證明收貨人已收到貨,則視為未收到貨。所以承運人一方應有基本的收貨手續,一般而言,應由收貨人提供身份證復印件,并簽名。當然,如果有貨物回單是最好的,但這比較麻煩。生活實際中,有一些小貨運部甚至毫無收貨手續,只是打個電話叫收貨人來領貨即可,這是有極大的風險的。一旦收貨人不承認,僅憑電話記錄證明力是極其有限的。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發生運輸糾紛,一般都是因為在運輸的過程中自己的貨物出現的損壞這種情況。這種情況在合同中有相關規定的,一般是由承運方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逮捕證下來可以探望嗎
2021-02-20租賃的企業環境違法由誰承擔責任
2021-02-11質押登記是否可以過后補充登記
2021-03-10借款人去世債務怎么辦
2020-12-30如何中止對方探望孩子
2020-11-10上下班工傷認定標準
2020-11-21發回重審后還能提管轄權異議嗎
2021-03-13商標糾紛中的協議管轄有何規定
2021-03-10公司工會設立獨立賬戶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26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怎么申請賠償
2021-01-09工作地點和用工單位改變可否賠償
2020-11-08單方面辭職勞動合同書是否可以違約
2021-03-25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1-01-29請假扣多少工資
2020-11-20藥物過敏致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0-12-20第三者責任險保自家人嗎
2020-11-09車險理賠技巧
2021-03-08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未履行提示說明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1-28保險合同的變更與終止發生是由哪些
2020-12-11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如何確定管轄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