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工傷認定標準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其中,第一款第五項規定了上下班途中工傷認定標準。而下列法條對上下班工傷認定進行了更詳細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六條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情形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三)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正常合理的上下班時間及上下班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應該屬于工傷。該“正常合理”應當在常人所及之范圍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上下班途中”既包含了時間因素,又包含了路線因素。它是指勞動者正常工作(或加班加點)的上下班途中,可從上下班時間、行程路線和行程所需時間三個方面的合理性進行理解。具體而言包括兩層含義:一、時間:勞動者發生交通事故受到傷害是發生在從單位出發至到達住址這段時間里;二、路徑:勞動者發生交通事故受到傷害是發生在從單位至住址的所可能經過的路徑。
“上下班途中”視為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的一種延伸,作為勞動者而言,“上下班途中”依然是其工作狀態的一種開始或者繼續,是勞動者在享有正常的勞動就業權利或者休息休假權利后由工作場所到住宿地必然要發生的一個地點轉換過程。《工傷保險條例》將“上下班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納入應當認定為工傷的范圍,體現了對基本人權的尊重,是對勞動者提供勞動保護條件、維護勞動者正當權益的必要。
對“上下班途中”工傷情形的認定,不能失去合理性的基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對上下班途中事故認定為工傷的進行了較合理的規定,如果你對此還有其他疑問,可以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小貸公司減資條件是什么
2021-01-08經常聽說有商品被召回都什么可以召回
2020-11-11交通事故索賠攻略
2021-01-26第二順位繼承人是什么
2021-03-08如何解決集體土地租賃合同糾紛
2021-02-08股東之間能有競業限制嗎
2021-01-13用人單位如何應對職場性騷擾
2021-01-13保險公司理賠范圍不同之處在哪里
2021-03-10交通事故被保險人無責,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0-12-18詳解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費用問題
2020-11-26保險理賠員駕車撞事主 車主趴車頭被甩開
2020-12-12合理期待原則在保險合同中如何運用
2021-03-05不如實告知不賠 保險理賠可拒賠
2021-01-07核保
2021-02-02評估報告可以拒絕接收嗎,會不會影響房屋補償
2020-11-20非宅基地拆遷怎么補償
2021-03-18拆遷應具備的手續
2021-03-23房屋拆遷補償不合理可以采取怎樣的救濟措施
2020-11-12南寧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2005修正)
2021-01-10廣州舊城改造6年后重啟 改造范圍達30萬平米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