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勞動關系等民事行為中,無論是初次簽訂勞動合同,還是續簽勞動合同,當事人的簽名都是其在法律上同意的表示,是對合同權利義務接受的表示。簽名者應對自己的行為所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承擔責任。若他人代簽合同,應得到當事人書面委托或事后追認,否則,合同不對該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
民法通則中還規定,如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目前一些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推行勞動合同制的過程中,不嚴肅地對待勞動合同的形式要求,隨意漏簽、代簽的情況時有出現,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勞動糾紛。因此,在此提醒大家,不要忽視訂立勞動合同的程序,既不要沒有得到授權代為別人簽訂合同,也不要隨意委托別人代簽合同。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產生法律約束力。合同生效后,其效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效力。一旦合同成立生效后,當事人應當依合同的規定,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當事人依法受合同的拘束,是合同的對內效力。當事人必須遵循合同的規定,依誠實信用的原則正確、完全地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不得濫用權利,違反義務。在客觀情況發生變化時,當事人必須依照法律或者取得對方的同意,才能變更或解除合同。
2.合同生效后產生的法律效果還表現在對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產生一定的法律拘束力。合同的這一效力表現,稱為合同的對外效力。合同一旦生效后,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得侵犯當事人的合同權利,不得非法阻撓當事人履行義務。
3.合同生效后的法律效果還表現在,當事人違反合同的,將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采取強制措施使當事人依合同的規定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對另一方當事人進行補救。對此本法第七章作了規定。
什么樣的合同才能生效?
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該具備下列條件:(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這是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
合同什么時候產生效力?
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七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本條對合同何時生效作了兩層規定: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也就是說,合同的生效,原則上是與合同的成立一致的,合同成立就產生效力。那么合同何時成立?根據本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例如買賣合同,如果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的生效沒有特別約定,那么雙方當事人就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達成一致時,合同就成立并且生效。
2.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自批準、登記時生效。也就是說,某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的生效要經過特別程序后才產生法律效力,這是合同生效的特別要件。例如,我國的中外合資經營法、中外合作經營法規定,中外合資經營合同、中外合作經營合同必須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批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人‘請’農民搶栽搶種想分征地補償款 法院認定協議無效
2020-12-13勞動仲裁雙倍工資輸了怎么辦
2021-01-16私營企業應當如何辦理年度檢驗
2020-12-03關于交通事故骨折賠償
2021-02-02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定義
2021-03-02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需要提交申請書嗎
2021-03-12勞動關系轉移流程
2020-12-05勞務分包合同雇主是否可以免責
2021-03-23勞務分包需要交履約保證金合法嗎
2021-03-20勞動仲裁中怎樣確定補償
2021-02-12人身保險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0-12-01投保人在投保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9保險公司定損太低,該怎么辦
2020-12-06論訴訟代理主體之規范
2021-02-15遞延年金 DeferredAnnuity
2021-03-25什么叫保單現金價值
2021-01-25村委會非法轉讓土地如何處罰
2020-11-20拆遷還房時,公攤面積如何計算
2020-11-16拆遷安置房屋一般分為哪幾種
2020-12-01石家莊拆遷房如何安置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