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兩者都是合同法上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難點之一。前者是合同履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后者則是合同違約責任中的違約行為形態,由此便得出一個直觀的區別就是,前者是合同履行中對先給付人的保護性規定,即出現此種情況時先給付義務人有權解除合同。合同法做出這樣的規定的原因很簡單也很有效,因為在互為給付合同中,先給付一方是存在很大風險的,所以我國合同法改造了大陸法系確立的不安抗辨權制度并適當吸收了英美法系的先期違約制度的合理成分,所以我國合同法引進了不安抗辨權。而預期違約則是根據違約行為違反義務的性質、特點而對違約行為作出的分類,我們一般的認為是只有履行到期違約了才叫違約,而先期違約就是對傳統違約理念的提升,也就是說履約一方明示或暗示不再履行合同時起,就已經進入了合同違約階段,這樣守約一方就可以采取相應的方式作出對自已的保護。
這也說明了現施行的合同法,不僅對合同雙方進行平等保護,同時在合同的各個階段都給予了保護,盡管各階段保護的重心和方式不同,但都是為了讓雙方自愿、合意的合同得以履行。
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
所謂不可抗力,在我國《民法通則》上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臺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征收、征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在不可抗力的適用上,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不影響直接援用法律規定;
(2)不可抗力條款是法定免責條款,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小于法定范圍,當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規定主張免責;如大于法定范圍,超出部分應視為另外成立了免責條款;
(3)不可抗力作為免責條款具有強制性,當事人不得約定將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
3.不可抗力的免責效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有以下列外:
(1)金錢債務的遲延責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遲延履行期間發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責效力。
4.不可抗力與意外事件。實際上,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均未將意外事件作為免責條件。因此,多數學者主張意外事件不應該作為免責事由。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合同法中抗辯權的三種相同點”。合同法中抗辯權的三種相同點小編已經講解的非常清楚,抗辯權的法律規定也是非常完善的,絲毫沒有什么法律漏洞,作為合同的甲乙雙方一定要熟練的運用抗辯權賦予的權利。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各省市1級至10級工傷傷殘賠償標準速查表
2021-03-17工傷申報前需要履行備案程序嗎
2021-01-25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8管轄異議書交了法院沒回復如何處理
2020-12-05侵權損害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15人身損害賠償死亡賠償多少
2020-11-12協議離婚要求賠償的前提有什么
2021-02-01委托合同該怎么解除
2021-01-21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租賃合同糾紛訴訟時效全部是1年嗎
2020-11-09學生在校意外摔倒學校負什么責任嗎
2021-03-16已登記的地役權申請轉移登記提交的材料
2021-03-17耕地是否可以簽訂租賃合同
2020-12-22解除合同的方式有哪些,合同法定解除的種類有哪些
2021-02-18職工連續工作滿多久可以帶薪休假
2021-03-13哪些糾紛屬于勞動爭議糾紛
2021-03-19兒童意外險保障范圍都是包括哪些
2021-02-06投保家庭財產保險應當考慮哪些事項
2021-01-31保險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1司機無責保險公司該怎么賠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