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違約責任。本文所要探討的是,當事人遲延履行后能否基于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有人認為:由于王某未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到影樓拍照,違約后因發生離婚事件而未能履行合同,責任在于王某。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既然發生不可抗力后,違約方不能免除違約責任,由此產生的一切后果均由其承擔,其自然無權要求解除合同。就存在違約事實的案件而言,合同解除權只能由守約方行使。
筆者認為,在遲延履行合同期間發生不可抗力,違約方不能援引不可抗力條款來主張免責。但是,“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并不意味著違約方無權基于不可抗力要求解除合同:
首先,免責請求權與合同解除權是性質不同的權利,由不同的法律規范調整。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是免責條款,其目的是賦予未履行合同的當事人基于不可抗力事件請求免除或減輕責任,即因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無法履行時,部分或全部免除一方當事人的責任。
免責請求權是一種請求權,它所解決的是違約責任的承擔問題。合同解除權是一種形成權,即只需解除權人單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把合同解除。至于違約責任承擔后是否解除合同,應受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的調整。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中的“不免除責任”是指違約方應承擔繼續履行、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解除合同不是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因此不受該條調整。
其次,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因此,不可抗力除了能夠作為免責事由外,還可作為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如果不可抗力將導致合同主要義務不能履行,或者導致合同不能及時履行和全部履行,而繼續履行也使訂約目的不能實現,則當事人有權解除合同。值得注意的是,合同法第九十四條并沒有將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的權利賦予守約方,而是賦予了雙方當事人,即違約方也有權要求解除合同。
綜上,審判實踐中應當正確處理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與第九十四條第(一)項之間的關系,分清當事人所享有權利的性質。當發生不可抗力時,合同當事人基于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享有免除或減輕責任的請求權,但遲延履行的一方當事人不享有此項權利,即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其違約責任,如果對方當事人要求繼續履行且該繼續履行的要求符合合同法的規定的,遲延履行方仍承擔繼續履行的責任;但在這種情況下,遲延履行方基于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一)項的規定享有合同法定解除權,一旦合同解除其無須承擔繼續履行的責任,守約方有權要求其賠償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在拆遷紅線范圍內的房屋能否加蓋加建
2021-03-20在我國怎么處理非法移民
2021-01-17哺乳期被裁員賠多少
2020-12-04合伙人撤資能返本金嗎
2020-12-03子女拒付贍養費怎么辦
2020-11-21母親再婚后兒子去世能享受贍養費嗎
2020-12-10接管期限可以延期嗎
2020-11-08詐騙罪 偽造房產證
2020-12-14公司名稱變更影響公司認證嗎
2020-11-11可變更勞動合同的情況有哪些
2020-11-23一房多租詐騙15萬,一房多租構成犯罪嗎
2021-01-16擅自離職該怎么做
2021-01-20可以投1年以內的短期交強險嗎
2021-01-17以房養老政策如何且行且完善
2020-11-21什么是貨物運輸險
2021-01-24車險理賠技巧有哪些
2021-02-28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5什么是有權代理?
2020-12-19土地承包的的程序是怎么進行的
2021-01-13承包的土地可以領取糧補嗎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