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訴抗辯權有什么優點
一、對行使條件作了更充分詳細的規定。
在傳統大陸法系中對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僅限于“財產顯著減少,有難以履行的可能”的規定,但對商業信譽的喪失,技術機密的泄露以及其它諸多原因未有具體的表述,但這些都可能造成相對人履約能力的喪失。我國的《合同法》即突破了這個限制,把商業信譽的喪失作為判斷相對人失去履約能力的標準之一,體現了誠實信用的立法原則。同時,《合同法》還通過第六十八條第四款的概括性的規定,把一切有害于合同履行的行為都包括到相對人喪失履約能力的判定標準當中,大大拓寬了不安抗辯權的使用范圍,給合同的先履行方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護。
二、既反映了先履行方的履行權益,又充分照顧到后履行一方當事人的期限利益。
從《合同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中可以看出,合同先履行方并沒有獲得要求對方提供擔保或者要求對方提前履約的權利,在中止履約并盡了通知義務后,先履行方只能處于等待的狀態之中,而無權要求對方提供擔保或提前履約。這一規定充分考慮了后履行方的期限利益。因為后履行方在履行期限屆滿前,其履約能力降低、難以履行的狀態可能只是暫時的,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還可能恢復履行能力。如果在履行期限屆滿前就要求后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提前履行,會對后履行方造成額外的負擔,進一步降低其履約能力,這是明顯不公平的。法律不能為了避免一種不公平的后果而造成另一種不公平,因此不給予先履行方要求后履行方提供擔保和提前履約的權利體現了對后履行方的保護。同時,《合同法》對后履行方提供擔保的行為并未作任何的限制,后履行方為了避免對方中止履行后可能造成的損失,也可以自愿提供擔保。這一規定充分體現了《合同法》的先進性。
三、進一步完善了先履行方在行使先履行抗辯權之后的救濟方式。
先履行抗辯權規定先履行方在有充分證據證明后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約能力時可以中止對合同的履行,一旦對方提供了充分的擔保,則應繼續履行義務。但如果后履行方不提供擔保,那么先履行方在行使先履行抗辯權之后,是否可以接著解除合同呢?許多國家的法律對此的規定十分模糊。這種救濟方式的不明確導致了先履約方當事人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護。我國的《合同法》明確規定:后履約方“在合理期限內未能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進而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對先履行方提供了明確的救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定金未交付定金合同成立嗎
2021-01-07出國簽證辦理流程
2020-12-17被告輸了要交訴訟費嗎
2021-02-25絕對控股的股東轉讓股權要通知他人嗎
2020-12-17交通事故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8定額發票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1-02-08征收房屋應先補償后搬遷
2021-02-202020年領結婚證要交二胎押金嗎
2021-01-18連帶責任是否關系到子女
2021-02-07事故認定書如何修改
2020-12-202020交通肇事賠償標準
2021-02-26限制消費令怎樣才能解除
2021-01-28騙取住房補貼是什么罪
2021-03-23僅約定試用期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要怎么處理
2020-12-25在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1-13勞動糾紛處理時效
2021-03-13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消費養老”真能夠對老年人進行養老嗎
2021-03-07出口產品責任保險中產品危險程度是如何劃分的
2020-11-14保險合同變更必須采用的口頭的形式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