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指導司法解釋是什么?
行政指導是國家行政機關在職權范圍內,為實現所期待的行政狀態,以建議、勸告等非強制措施要求有關當事人作為或不作為的活動。現代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分為以助成、促進對方為目的的助成指導和以限制對方的行為為目的的限制指導。行政指導的特點在于,只要取得相對人的同意即可形成所期望的行政秩序,而無須使用權力手段。
二、行政指導的原則
1.正當性原則。正當性原則是指行政指導行為必須最大限度保障行政相對人對行政導指導的可接受性。這種可接受性表現為行政相對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指導主觀上認為如果其接受行政指導,將會產生有利于其的法律結果。從利己這一人性本能出發,行政相對人對于可選擇的行政指導,其必然會將自己利益在限定的范圍內最大化。如果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指導對其可能產生不利結果,或者沒有什么好處,他一般是不會接受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指導行為。我們之所以在這里將正當性作這樣的界定,是因為行政指導行為是以行政相對人接受為產生預期作用的前提條件。
2.自愿性原則。自愿性原則是指行政指導行為應為行政相對人認同和自愿接受,因為,行政指導行為不是一種行政主體以行政職權實施的,期以產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為,對行政相對人不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自愿,本意是人在沒有外在強迫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法律上的“自愿”還應加上在不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之條件。行政指導不是行政機關的權力性行為,其沒有國家強制力為后盾,行政相對人不愿意接受行政指導行為,行政機關也不能借助國家強制力驅使行政相對人違心接受。否則,行政機關的行政指導行為就質變為具有強制力的行政行為了。
3.必要性原則。必要性原則是指行政主體采取行政指導行為比實施行政行為可能會產生更好的客觀效果的一種主觀認識。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的基本目的在于維持一個正常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如果能通過非行政行為也能達到這一目的,或者可以降低行政成本,行政主體完全可以作出選擇,采用非行政行為實現行政目的。因此,在行政指導中確立必要性原則,是基于行政效益理論。在現代社會中,行政管理的資源是有限的,有的甚至是稀缺的。為了減輕社會負擔,行政機關應當通過主觀努力,將有限的行政管理資源最大化。
行政指導的相關措施和程序是行政機關執行自己的相關行政命令的一種方式和方法,涉及到具體的行政違法事項,行政機關可以根據自己的司法職能來進行指導和處理,對于拒不執行的,可以采取強制執行的方式來進行。
行政強制法司法解釋總則
內部行政行為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全施工的強制性標準是什么
2021-03-19涉外撫養收費多少錢
2021-01-14被看守所拘留能探視嗎
2020-11-11競業協議補償金標準
2020-12-01如何查出房子有無抵押
2021-02-05工傷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2021-01-26試用期離職扣2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0-12-26單位調崗調職調薪勞動者要如何應對
2021-01-18什么是萬能壽險,萬能壽險在實踐中的優勢有哪些
2020-12-02變更受益人要經被保險人同意嗎,購買壽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04建立和完善工程保險的必要性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1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保險糾紛應該如何解決
2021-01-20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合同的區別
2020-12-09發生車禍后保險都賠哪些費用
2020-12-05保險公司賠償的時限是什么
2021-02-14被保險人未履行風險增加的通知義務怎么處理
2021-02-02怎樣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
2021-01-24保險受益權相關法律問題探析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