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偶爾爭吵、打鬧算不算家庭暴力嗎?
欲圖結婚的男女雙方鮮有生活中所說的“受虐狂”。沒有任何一個人結婚是為了給自己制造生活的枷鎖。結婚是以男女雙方終身共同生活為目的的,換句話結婚預示著男女雙方對走到一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家庭暴力”應該是每一個追求結婚的男女都反對的。然而由于男女雙方自小的生活環境、人生觀念、受教育程度、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導致男女雙方在一起共同生活必然經歷各方面因素的磨合。因此夫妻在日常生活中的偶爾爭吵、打鬧屬于夫妻生活的正常的組成部分,不能等同于法律上規定的“家庭暴力”。
法律上規定的“家庭暴力”主要變現為: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因為行為人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
2、家庭暴力認定的誤區
誤區一:家庭暴力僅限于夫妻之間
家庭暴力,不僅僅指夫妻之間的暴力,還包括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家庭成員是以“戶籍登記的家庭成員”為準。
誤區二:家暴僅指對身體的暴力
家暴不僅指對身體的暴力,還包括對精神的暴力,但不包括財產性權利。
誤區三:施暴行為僅限于毆打等行為
毆打、捆綁及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為都是施暴行為,比如一方將另一方鎖到居室,不準外出等。
誤區四:只要實施了暴力行為,就是家暴
家暴需要行為人主觀上是出于故意,如果僅是過失行為造成家庭成員受損,比如丈夫駕車不慎將妻子撞傷,就不應認定為家庭暴力的行為。
誤區五:打一耳光就是家暴
法律上認定的家庭暴力在結果上要達到一定的程度,并不是生活中因爭吵打了一耳光就是家暴了。
誤區六:家暴就是犯罪
刑法上規定有“虐待罪”,但是虐待并不等同于家暴,如果家暴在時間上需要具有持續性和經常性,那么該行為性質才能升級為及虐待。
3、家庭暴力應對策略
(1)通過正當途徑解決,防止以暴制暴。受害者一方在遭受到家庭成員的侵害后,可通過報警、訴諸婦聯等手段解決,不采用以暴制暴的手段,否則會觸犯刑法。
(2)如果遭受到家庭暴力,及時留存相關證據。有明顯傷害的,可通過傷害鑒定、醫院診斷證明、報警記錄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如有上述證據,可為離婚作好證據準備。
(3)如果持續遭受到家庭暴力,建議暫時分開,避免再次受到傷害。
(4)如果持續遭受到家庭暴力,不建議采用忍讓的態度。不要因為怕丟人、家丑不可外揚,而不積極維權。這樣只能讓施暴者一方更加肆無忌憚。
(5)離婚。對于持續性的家庭暴力,夫妻關系中的受害者一方可選擇離婚,以徹底解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
2020-11-15網絡暴力致死怎么判
2021-03-15侵權涉及非法建筑如何賠償
2021-02-02工傷爭議調解協議書
2021-01-15農民工養老保險轉移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30律師函收費標準
2020-11-19股權轉讓未登記是否影響行使股權
2021-01-05法律對三維商標、立體圖標如何規定
2021-01-01破產和解制度對債務人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2020-12-05效力待定合同的處理方法怎么規定
2020-11-16甲乙雙方簽訂一份修理設備的合同,客體是誰
2020-12-26拆遷公司強拆是否構成犯罪
2021-01-21中止探望權的管轄是怎樣的
2021-03-25二審移送管轄裁定書能否再審
2021-02-25撤銷強制執行兩個月了怎么還沒消除
2021-03-19情勢變更是否屬于合同免責原因
2021-03-17詐騙罪 偽造房產證
2020-12-14哪些情形單位可以扣工資
2020-12-10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規定是什么
2021-01-31航班延誤保險賠償問題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