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到價格欺詐怎樣處理?
價格欺詐是可以報警的,但是這屬于一般的民事糾紛,可以由民警調解處理。根據《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 第七條規定,對經營者的價格欺詐行為,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二、國家計委出臺《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認定以下13種價格行為為價格欺詐行為:
1、標價簽、價目表等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等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內容與實際不符,并以此為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購買的。
2、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一交易場所同時使用兩種標價簽或者價目表,以低價招徠顧客并以高價進行結算的。
3、使用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誘導他人與其交易的。
4、標示的市場最低價、出廠價、批發價、特價、極品價等價格表示無依據或者無從比較的。
5、降價銷售所標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務,其折扣幅度與實際不符的。
6、銷售處理商品時,不標示處理品和處理品價格的。
7、采取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不如實標示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者饋贈物品為假劣商品的。
8、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帶有價格附加條件時,不標示或者含糊標示附加條件的。
9、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優惠折價,謊稱降價或者將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的。
10、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前有價格承諾,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
11、謊稱收購、銷售價格高于或者低于其他經營者的收購、銷售價格,誘騙消費者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
12、采取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數量等手段,使數量或者質量與價格不符的。
13、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謊稱為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
遇到價格欺詐的情況下,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的情況下,是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情況來追究法律責任的,具體情況下應當根據實際的犯罪事實來對違法行為進行判罰處理,如果對相關情況的認定有異議,還可以向上級來司法機關提出行政復議或者上訴。
價格欺詐投訴標準是什么
涉嫌價格欺詐怎么投訴?
價格欺詐表現形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收養父母已故如何確認收養關系
2021-03-17反擔保措施有哪些種類,反擔保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2020-11-12反擔保有哪幾種方式
2021-03-14交通事故醫療費怎樣算
2021-03-04退休返聘人員出車禍有誤工費嗎
2020-11-30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交付贍養費的權利嗎?
2020-11-18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撤銷權的訴訟時效
2021-03-22清償被繼承人債務的準則是什么
2020-11-24入職時信息欺瞞可以不發工資嗎
2021-01-25勞務分包合同雇主是否可以免責
2021-03-23私自改離職證明違法嗎
2021-03-04飛機延誤一小時賠償嗎
2021-02-21離婚給孩子交的保險能分割嗎
2021-03-25以房養老保險方式是不是合法的
2021-02-03預付款保函有效期一般是多久
2021-02-02保險公司的哪些經營行為要進行改正
2021-01-11保險公估及保險公估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3保險條款當中又被分為哪幾大類
2020-12-22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限分別是多少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