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撤銷監護權的法定情形是什么?
撤銷監護權的法定情形是根據《民法總則》第三十六條 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一)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
(二)怠于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并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于危困狀態的;
(三)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本條規定的有關個人和組織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前款規定的個人和民政部門以外的組織未及時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的,民政部門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
二、怎么確定監護人?
1、未成年人監護人
對未成年人設立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設立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們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又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作為監護人。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2、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對精神病人設立的監護人。從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的角度來看,精神病人可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規定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相同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并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對于監護權的確定和認定,是需要根據被監護人的不同情況來辦理的,涉及到監護權的具體情況應當嚴格基于實際的法律來進行合法的辦理,但涉及到造成了一方不履行監護責任等情況的,顯然是需要及時的撤銷其監護權的。
撤銷監護權的條件具體有哪些
過繼監護人變更,需要辦手續嗎?
我國法定監護人如何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減資后股東可以收回出資嗎
2021-02-16民事訴訟有哪些案件是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2021-02-17斷絕父子關系能分家產嗎
2021-01-11如何查出房子有無抵押
2021-02-05超越代理權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3二手房中介應該要考慮哪些因素
2021-01-20學校為什么不能建集資房
2020-12-27固定期限合同履行中辭職怎么辦
2021-01-14離職檢查電腦合法嗎
2020-11-24應屆生實習期簽什么合同
2021-03-03雇傭關系的認定條件是什么
2021-02-032020疫情期間工資被拖欠怎么維權
2021-02-17三責險如何計算賠償金額
2020-11-15國際金融危機催熱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02人身保險合同案例分析
2021-03-20認識保險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誤區
2020-12-13投保人怎么要求退還保險費
2021-01-05車上人員受傷如何理賠
2021-02-05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2021-02-10免賠額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