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承擔侵害英烈名譽權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1、只要是侵害了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的,即應承擔民事責任。是否構成對于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的損害,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判斷。在判斷加害人的侵權行為是否侵害了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時,判斷標準與一般自然人相同,都應該按照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予以判斷。法律對于所有民事主體(包括已經去世的英雄烈士等)的人格權益的保護標準,都是相同的。這是民法平等原則的體現。承擔何種民事責任應當依據具體案件情形予以判斷。本法第179條規定了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法院可以依據具體案情的不同,判決加害人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
2、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國家公權機關可以介入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加害人承擔民事責任。當侵害英雄烈士等的人格權益已經嚴重到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時,國家公權機關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可以也應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尤其是在沒有民事主體對此依法提起訴訟時,公權機關更應該主動介入。目前,有權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公權機關主要是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的范圍主要是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應當將本條規定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形解釋到“等領域”之中。
二、侵害他人名譽權時,應從哪些方面來進行確定:
1、行為人主觀有過錯。主觀有過錯是指行為人對于他人名譽權受侵害的事實主觀上存在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以媒體新聞報道侵害他人名譽權案件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觀心態為故意,我們可以輕易認定,但如果僅僅表現為對所報道的事實調查或審查不嚴導致報道失實,其主觀心態應如何認定?筆者認為,新聞媒體作為我國的社會監督主體,應當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報道權,而不應過分要求新聞媒體報道準確無誤。因為基于我國國情,輿論監督在社會生活中一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方面。因此,我們應當鼓勵并支持新聞媒體繼續有效地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2、行為人行為違法。對于該構成要件中的“法”,最高人民法院未作明確解釋,但是,筆者認為,按照慣例,此處的“法”應作限制解釋,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規。對于部門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雖然可以約束行為人,但是違反這些規定,受害人并不得據此要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此種情況下,唯一可以救濟的途徑是向有關行政主管機關申訴控告,要求主管機關對行為人做出處理。
3、存在損害后果。由于名譽權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名譽權的損害后果與一般侵權后果的表現有所不同,前者較為隱蔽,且舉證比較困難。如公民因加害人行為導致社會和他人對其品德評價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為導致商譽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終止等。我國還沒有明文規定名譽權損害后果的具體表現形式,而涉訴的名譽權案件也一直由法官自由裁量,對于是否存在損害后果及后果嚴重性,沒有法定和統一的衡量尺度,這也是完善名譽權保護制度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4、損害后果與違法行為之間有因果聯系。因果聯系一般表現為直接和間接兩種,筆者認為,侵害名譽權的構成必須是違法行為直接導致了損害后果,如果確定違法行為與間接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聯系,必然導致權利濫用,這也與名譽權保護制度的初衷相違背。
綜合上面所說的,名譽權不僅只是針對于在世的公民,同樣死去的公民也是有名譽權的,特別是對于烈士們,如果他人的名譽被進行侵害的話,那么所要承擔的責任就會很多,因此,我國也是專門制定出了相關的責任,就是為了讓違法者受到應有的處罰。
侵害名譽權糾紛
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么?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入股合作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17多個保證人如何分攤債務
2020-11-10二審移送管轄裁定書能否再審
2021-02-25無償償幫工受傷的責任誰承擔
2020-12-11工廠為什么簽勞務合同
2021-02-08意外傷害怎樣申請理賠
2021-03-2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單的種類
2021-01-15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獲賠17萬 隨州國壽新簡身險理賠第一單
2021-02-02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證和標志管理的通知
2020-11-26財產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0-11-13保險法調整范圍有哪些
2021-03-03保險公司拒賠有哪些合法理由
2020-11-29理賠有爭議該怎么解決
2021-03-18“雙保險”不等于“雙賠付”
2021-03-25承包合同糾紛算什么類型的案件
2020-11-22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2021-01-21拆遷補償標準過低能否提起訴訟
2021-01-06拆遷補償安置方案不合理怎么辦
2021-02-20戶口已遷入婆家的外嫁女,離異后還能享受婆家的拆遷補償嗎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