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權法的侵權形式有哪些?
(一)侮辱
侮辱是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在文學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實姓名,或者未寫明原告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但對人物特征的描寫有明顯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說內容存在侮辱、誹謗情節,致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犯。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有關機關和組織編印的僅供領導部門內部參閱的刊物、資料等刊登的來信或者文章,當事人以其內容侵害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機關、社會團體、學術機構企事業單位分發本單位、本系統或者其他一定范圍內的內部刊物和內部資料,所載內容引起名譽權糾紛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2)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的,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消費者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但借機誹謗、詆毀,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新聞單位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內容基本屬實,沒有侮辱內容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其名譽權;主要內容失實,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其名譽權。
綜合上面所說的,名譽權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是有權利維護的,而且名譽權的侵權形式有很多種,都是會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讓他人受到傷害,所以,執法人員在進行處理的時候就會結合不同的案件來進行處理,最重要的就是讓違法者受到處罰。
侵犯名譽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侵犯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侵犯名譽權精神賠償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形不被認為是醫療事故
2021-02-16投訴法院去哪個部門投訴
2021-02-01外貿出口程序有哪些
2020-12-12著作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1-02-06個人合伙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7對商事仲裁委員會做出的管轄權異議裁定能否上訴
2021-02-16抵押物有哪些種類
2021-01-08面對求職單位的女性性別歧視怎么辦
2020-12-29實習期結束才簽合同嗎
2021-02-09勞動爭議是否可以工資結算了再申請
2021-02-24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哪些
2021-02-02戴隱形眼鏡失明,保險公司失明保險會賠嗎
2021-01-02保險法修改可圈可點
2021-01-16參保單位有什么義務
2020-11-15保險網簽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進西藏得高原腦水腫 被保險人理賠遭拒
2020-12-05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的三換模式是指什么
2020-12-31農村承包荒山的優惠政策是什么
2020-12-03寧波拆遷安置房如何辦理過戶手續
2021-02-08小產權房拆遷賠償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