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誹謗的處理處罰是怎樣的?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第九十八條本法所稱告訴才處理,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
二、誹謗是否構成誹謗罪的界限
區分誹謗罪與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誹謗罪與治安違法行為、民事侵權行為的界限。構成誹謗罪的誹謗行為,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而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必須局限于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民事性質的名譽侵權行為,不僅在違法程度上輕于誹謗犯罪行為以及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而且還具有以下不同:
(1)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比如,為毀損他人名譽而揭人隱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權性質越為惡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
(2)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而在名譽侵權行為中,法人、團體、組織可以成為受害者。如:散布虛假消息,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這種行為即使造成了嚴重后果,只能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而不構成誹謗罪。
(3)主觀過錯要求不同。誹謗犯罪行為的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故意;而名譽侵權的主觀過錯包括過失行為。此外,即使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
我們需要注意誹謗罪和侮辱罪的區別,侮辱罪是含有事實情節的而誹謗罪是屬于完全捏造。侮辱罪可能帶有暴力情節,而誹謗罪只是在背后宣揚。另外誹謗罪只是針對的個人,但是對于法人,組織等不成立,還有泄露隱私不屬于誹謗罪而應劃歸為侵犯名譽權的行為。
誣告誹謗人身攻擊在我國是什么罪?
誹謗罪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侮辱罪和誹謗罪相同點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國外和外國人結婚需要在國內辦哪些手續
2021-01-17吸收合并公司注冊資本怎么處理
2021-03-10未約定保證方式保證人要還錢嗎
2021-01-28搶黃燈出現交通事故是全責嗎
2021-01-16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調整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嗎
2020-12-01孩子需要請保姆,男方承擔一半保姆費嗎
2021-01-01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細則是怎樣的
2021-02-24發生勞動糾紛勞動者如何維權,勞動者維權時的注意事項
2020-12-06勞動爭議處理機關是如何處理因養老保險而引起的勞動糾紛
2020-12-07如何理解定期壽險
2021-01-14保險應當依法繳未簽合同應該怎么樣的
2020-12-20二審判決書生效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0-11-17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保險的合同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避免糾紛
2021-03-17什么是被投保人
2020-12-29偽造 涂改有關證明騙取保險金案
2021-03-11試論保險受益人制度
2021-01-30保險代理合同的內容
2020-11-28土地承包經營權如何排除妨害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