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協議監護制度的好處是什么?
成年監護與未成年監護是民法監護制度的組成部分,為保護成年人因其行為能力可能發生障礙或喪失,致其無法處理事務所設。允許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根據本人意愿確定自己的監護人,賦予當事人更充分的選擇權利,既是對當事人的尊重和保護,也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一方面,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可以在被監護人喪失或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通過對被監護人事務的管理和輔助,彌補被監護人行為能力的欠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益,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承擔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的民事法律后果,幫助和輔助被監護人形成意思決定或者實現意思決定,從而最終實現其民事權利;另一方面,協商確定的監護人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能夠更好地保護交易安全,維護交易秩序,從而保證社會秩序的穩定。
二、我國監護的種類主要有哪些?
1、法定監護
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法定監護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任。《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依次有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2、指定監護
指定監護是指有法定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對監護人有爭議時,由監護權利機關指定的監護。從《民法通則》的規定看,指定監護實際上是法定監護的延伸,仍屬法定監護范疇。指定監護只是在法定監護人有爭議時才產生。所謂爭議,對于未成年人是其父母以外的監護人范圍內的人爭搶擔任監護人或互相推諉都不愿意擔任監護人;對于成年精神病人則監護范圍內的人對擔任監護爭議,爭議項如同前述。
綜上所述,未成年人因為父母去世沒有監護人的,親屬之間可以協商選出合適人選充當監護人,這種制度也叫協議監護制度。這樣規定可以確定最適合履行監護義務的當事人,對于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穩定都有積極意義。如果親屬之間互相推諉,法院可以指定監護。
什么是監護權,監護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合同的解除
2020-12-10爺爺拘留孫子政審不過嗎
2020-12-31夫妻共同房屋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1-01-01民間送養行為是否違法
2021-01-27現在孩子輔導可以要求前夫增加撫養費嗎
2021-02-16交通事故索賠技巧
2020-11-18勞務合同安全免責是否有效
2020-12-22簽了不平等合同怎么辦
2021-01-24如何申請限制出境
2021-02-09立案前轉移財產的,財產能被執行嗎
2021-02-23購房合同注意建筑面積縮水
2021-02-13看房交押金還會給退嗎
2021-01-25人事入職交錢合法嗎
2021-01-12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多久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2020-11-09女職工產假時間如何保證,產假期間的工資如何保障
2020-12-11試用期內降薪調崗合法嗎
2021-02-05如何計算辭退補償金
2021-01-31意外險國家規定最高賠付多少
2021-01-01航班延誤多久可以賠償
2021-02-03交通傷殘鑒定機構是否由保險公司指定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