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補償款分配糾紛屬于民訴受案范圍嗎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集體經濟組織是代表農民集體對其所有的集體土地行使經營、管理、收益權的機構,與其成員之間地位平等。集體經濟組織分配土地征用補償費用的行為,是依法行使集體土地的經營、管理、收益權的具體體現,是一種民事行為。因此,此類糾紛屬民事訴訟受案范圍。
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司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民法院對因農村征地補償費分配引起的糾紛不作為民事案件受理缺乏依據。《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于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這里出現了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兩個并列的概念,這兩者不是同一個組織,也不是相互交叉的組織。至今法律上對何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還沒有明確的界定。根據字面的理解,集體經濟組織應是村民集體管理集體經濟而設立的組織,如農村經濟合作社等,它與村民委員會有很大區別。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治組織,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調整。村內集體收入應當由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分配,但在實踐中,很多地方沒有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其收入分配由村民委員會或村民小組代為行使權利。因而,當土地收益分配糾紛發生訴訟時,便發生在村民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或村民小組之間。因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是村民自治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是經濟管理的組織,兩者均不是一級政府機構,所以,進行的管理、分配等活動不具有行政性。
從法律上講,對來源于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等自然資源的收益,依法屬于全村村民,如果法律沒有特別規定應屬于全體村民共有,每個成員的權利是平等的,對集體土地等的收益享有可分割的特定份額。可見,對我國農村公民來說,土地征用補償費用分配權是一項法定的財產性民事權利,對該民事權利的侵害是一種侵權行為,應當依法由侵害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再說,集體經濟組織分配土地征用補償費用的行為,也是依法行使集體土地的經營、管理權的具體體現,本身就是一種民事行為。因此,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村民)與集體經濟組織(或村、組)之間因土地征用補償費分配所引發的爭議應屬于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爭議。對此,只要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作為民事案件予以受理。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小區車位權屬問題的完整總結
2020-11-29公司墊付醫藥費的是否需要償還
2021-03-19法律援助辯護的種類和適用情形
2021-02-10國家賠償質證程序
2021-02-14金融消費者權利有哪些
2020-12-03交通事故訴前鑒定后多久立案
2021-03-10征地補償規定有哪些呢
2020-12-08治安處罰規定的責任年齡限制
2021-03-15購買汽車合同效力如何
2021-02-03發現對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怎么辦
2020-12-26臨時用地到期可以處罰嗎
2021-01-12一房多租詐騙15萬,一房多租構成犯罪嗎
2021-01-16競業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修車費高于定損價引發爭端 保險公司全額賠償修車費
2020-11-29汽車他人放火燃燒保險賠嗎
2020-12-13保險單車架號錯了理賠怎么進行
2021-02-21車子沒買保險被撞了怎樣索賠
2020-11-08全權代理有怎樣的效力
2021-02-19投保后您可以享有哪些服務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