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破產撤銷權
破產撤銷權,指管理人對債務人在破產程序開始前的法定期間內所為的侵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有否認其效力并申請法院撤銷該行為的權利。實際上,破產法上的撤銷權制度是民法上債權人撤銷權制度在破產法上的延伸。基于其獨特的法律特性和制度功能,各國破產法均規定了破產撤銷權制度。
(一)能夠予以撤銷的行為,必須是有害于債權人利益的行為。
何謂有害于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是指該行為減少了破產人的現有財產后增加了破產人的負債,使得債權人的受償比例受到了減損的行為。這種行為的直接或間接受害者是全體破產債權人。對于行為的“有害性”,有的國家采用的是一般性標準,有的國家則采用的是債權人地位標準。前者是指行為的發生致使債務人的責任財產減少,導致債權人的受償受阻或增加難度,該標準立足于行為的發生是否使債務人責任財產的經濟價值有所減退的角度考慮;后者則基于債權人地位平等的破產法基本觀念出發,即某一行為使個別債權人獲得比行為發生以前有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該行為的發生,則該債權人的實現權利的程度會低。有害于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既包括有償行為,也包括無償行為。有償行為包括非正常壓價出售企業財產等,這里的有償,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給付,但并不是相應的對價,既可能是一粒芝麻和一個西瓜的關系,也可能是一個大西瓜和一個小西瓜的關系。無償行為包括放棄財產權利、增與等。
(二)能夠予以撤銷的行為,必須是有害行為發生在破產程序開始前的臨界期間。
在破產程序開始前的一定期間內所為的某些行為,破產管理人或破產清算人有權請求法院撤銷,這個期間稱之為臨界期間。之所以有是否啟動破產程序之分,原因是,破產程序一旦啟動,破產債務人的財產即歸破產管理人或清算人所占有、管理和控制,而破產債務人失去了占有、處分的權利,即使處分亦屬無權處分,不發生物權效力,也不會損害債權人的利益。而債務人的損害行為往往發生在破產程序開始前,因此,只有對在破產程序開始前的有害行為的存續期間加以限制,才能維護交易安全,平等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三)能夠予以撤銷的行為,必須存在有基于被撤銷行為而實際獲益的人。
破產撤銷權行使的主要作用在于恢復原狀,追回被破產債務人不當處置的財產。破產管理人或破產清算人要行使破產撤銷權,追回破產財產,必須找到被追償的主體,該主體就是破產債務人實施損害行為的實際獲益人,只有實際獲益人存在,破產撤銷權才能得以實現。反之,如果沒有實際的行為獲益人或行為獲益人已死亡或注銷,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破產撤銷權則無法行使。
(四)能夠予以撤銷的行為,就無償行為而言,破產債務人主觀上要有惡意。
對于破產債務人主觀上的惡意,是否應作為破產撤銷權的構成要件,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觀點一認為應將惡意性的行為作為行使破產撤銷權的要件,觀點二認為不應將有損債權人利益的惡意作為構成破產撤銷權的要件,觀點三認為應區分有償行為和無償行為。有償行為應以當事人主觀上的惡意為要件,無償行為是要損害行為人利益,即應撤銷。在破產債務人為無償行為的情況下,相對人未支付對價,行為一旦被撤銷,對其利益影響甚微,故可以不考慮當事人的主觀上有無過錯,只要害及債權均可撤銷。但對于有償行為,因合同自由原則意味著當事人可以自由確定交易的價值,當事人以某種價格或基進行交易一般具有合理性,因此在否人破產債務人有償行為的效力時,應將當事人的主觀惡意考慮在內。當債務人為該行為時,明知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受益人于受益時,亦知有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事實存在,即為惡意,應予以撤銷。在有償行為中,債務人的惡意是破產撤銷權成立的要件,受益人的惡意是破產撤銷權行使的要件。
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遇到商標、專利侵權如何取證
2020-12-14監視居住轉刑拘的條件
2021-02-20再婚老人遺產糾紛相關內容
2020-11-20拐賣婦女兒童罪
2021-01-31車禍出院要開哪些證明,賠償責任怎么劃分
2021-01-25交通肇事與交通肇事罪有什么區別
2020-11-20人身安全保護令是由哪一個部門負責發出的
2020-11-22香港人和內地人結婚手續
2020-12-22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有沒有區別
2021-02-09買房定金是否能退回
2020-12-24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離職時單位要求簽保密協議合法嗎
2021-03-02公司上班試用期提離職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19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人身意外傷害險
2021-02-08工程承包人自行投保的范圍怎樣確定
2021-03-12保險合同變更必須采用的口頭的形式嗎
2020-12-25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身患重疾意外摔傷致死保險公司不予賠付嗎
2021-01-08車被縱火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