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規定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的醫療期最長不能超過24個月,而實際可以給予的醫療期,一般也是結合勞動者在該單位的實際工作年限確定的。當然,有的單位認為勞動者請假太久,可能就想要解除勞動合同。那么在醫療期解除勞動合同是否有賠償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如果患病離崗三個月之后身體狀況需要治療,仍不能夠返回原職位工作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不過該種情況下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法定醫療期內,職工享受病假工資待遇。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第三條 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第四條 醫療期三個月的按六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六個月的按十二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九個月的按十五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二個月的按十八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八個月的按二十四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二十四個月的按三十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
第五條 企業職工在醫療期內,其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醫療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條 企業職工非因工致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在醫療期內醫療終結,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終止勞動關系,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醫療期內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其實并不允許,這主要是出于對勞動者利益的保護。一般在醫療期屆滿之后,如果勞動者不能從事原工作,同時也不能勝任新安排的工作,這樣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雙方之間的勞動合同,但此時也需要對勞動者做出補償才行。
哪些情況下企業解除勞動合同不用付賠償金?
2020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需要賠償嗎
病假期間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己是保證人沒錢了可以不履行擔保責任嗎
2021-03-21運輸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經什么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
2021-03-07商標使用許可期限屆滿后對庫存產品如何處理
2021-01-28公司股東變更后還要承擔之前的債務嗎
2021-01-15做企業技術顧問違法嗎
2021-02-27到期債權執行異議
2021-03-19公共交通意外傷害保險
2021-02-02遺產繼承唯一法定繼承人還用公證嗎
2020-11-17央行出新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支付業務受限
2021-01-15陷入履行不能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8繼承的方式有哪幾種
2021-02-15超市摔倒超市負什么責任
2021-02-24求職沒有工作經歷怎么寫
2021-03-21公司必須要和員工簽勞動合同嗎
2021-03-23企業地址變更員工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8勞動關系發生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06不繳納工會費還可不可以享受工會的權利
2021-03-10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車上座位責任險案例
2021-02-04淺析道路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