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甲乙兩國均為《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締約國,阮某為甲國派駐乙國的領事官員。關于阮某的領事特權與豁免,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確的?()
A.如犯有嚴重罪行,乙國可將其羈押
B.不受乙國的司法和行政管轄
C.在乙國免除作證義務
D.在乙國免除繳納遺產稅的義務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領事的特權與豁免及其例外。
選項A正確。領事官員人身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包括接受國對領事官員不得予以逮捕候審或羈押候審,不得監禁或以其他方式拘束領事官員的人身自由,但對犯有嚴重罪行或司法機關已裁判執行的除外。
選項B錯誤。領事官員管轄豁免也有例外,其表述過于絕對。
選項C錯誤。領事官員僅就職務行為免除作證義務。
選項D錯誤。間接稅、遺產稅、服務費等不在領事官員免稅的范圍之內。
33.甲國某航空公司國際航班在乙國領空被乙國某公民劫持,后乙國將該公民控制,并拒絕了甲國的引渡請求。兩國均為1971年《關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為的公約》等三個國際民航安全公約締約國。對此,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劫持未發生在甲國領空,甲國對此沒有管轄權
B.乙國有義務將其引渡到甲國
C.乙國可不引渡,但應由本國進行刑事審判
D.本案屬國際犯罪,國際刑事法院可對其行使管轄權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危害國際民用航空安全的三個公約。
選項A錯誤。《蒙特利爾公約》及其補充議定書的規定,對危害國際民航安全的非法行為,以下幾類國家有管轄權:(1)航空器的登記國;(2)航空器降落時,被指稱的嫌疑犯依在該航空器內,該航空器的降落地國有管轄權;(3)在租來時不帶機組的航空器內發生犯罪或針對航空器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營業地國或其永久居所地國有管轄權;(4)罪行發生地國有管轄權;(5)嫌疑犯發現地國;(6)依各國國內法規定的其他管轄權。據此可知,航空器登記國對于危害民航安全罪行具有管轄權。本案中,甲國是航空器登記國,因此甲國擁有管轄權。
選項B錯誤。危害民航安全罪行是一種可引渡的罪行,但各國沒有強制引渡的義務。
選項C正確。根據或引渡或起訴原則,乙國可不引渡,但應由本國進行刑事審判。
選項D錯誤。國際刑事法院只對四種犯罪行使管轄權:滅絕種族罪、侵略罪、戰爭罪、反人類罪。據此可知,危害國際民航安全的非法行為,不屬于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范圍。
34.關于聯合國國際法院的表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對國際法院法官的選舉不具有否決權
B.國際法院法官對涉及其國籍國的案件,不適用回避制度,即使其就任法官前曾參與該案件
C.國際法院判決對案件當事國具有法律拘束力,構成國際法的淵源
D.國際法院作出的咨詢意見具有法律拘束力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聯合國國際法院。
選項A正確。法官在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中分別獨立進行選舉,只有在這兩個機關同時都獲得絕對多數票方可當選。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法官選舉沒有否決權。
選項B錯誤。法官對于涉及其國籍國的案件,不適用回避制度,除非其就任法官前曾參與該案件。
選項C錯誤。國際法院判決不構成國際法的淵源。
選項D錯誤。國際法院作出的咨詢意見沒有法律拘束力,但對于有關問題的解決以及國際法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35.中國甲公司與德國乙公司進行一項商事交易,約定適用英國法律。后雙方發生爭議,甲公司在中國法院提起訴訟。關于該案的法律適用問題,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如案件涉及食品安全問題,該問題應適用中國法
B.如案件涉及外匯管制問題,該問題應適用中國法
C.應直接適用的法律限于民事性質的實體法
D.法院在確定應當直接適用的中國法律時,無需再通過沖突規范的指引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涉外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根據《最高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0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公共利益、當事人不能通過約定排除適用、無需通過沖突規范指引而直接適用于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四條規定的強制性規定:(一)涉及勞動者權益保護的;(二)涉及食品或公共衛生安全的;(三)涉及環境安全的;(四)涉及外匯管制等金融安全的;(五)涉及反壟斷、反傾銷的;(六)應當認定為強制性規定的其他情形。據此可知,直接適用的中國法律不僅指民事性質的實體法,還包括行政法規。
36.根據《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和司法解釋,關于外國法律的查明問題,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確的?()
A.行政機關無查明外國法律的義務
B.查明過程中,法院應當聽取各方當事人對應當適用的外國法律的內容及其理解與適用的意見
C.無法通過中外法律專家提供的方式獲得外國法律的,法院應認定為不能查明
D.不能查明的,應視為相關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無法律依據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外國法律的查明。
選項A錯誤。《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10條第1款規定,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外國法律,由人民法院、仲裁機構或者行政機關查明。當事人選擇適用外國法律的,應當提供該國法律。
選項B正確。《最高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8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聽取各方當事人對應當適用的外國法律的內容及其理解與適用的意見,當事人對該外國法律的內容及其理解與適用均無異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確認;當事人有異議的,由人民法院審查認定。
選項C錯誤。《最高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7條第1款規定,人民法院通過由當事人提供、已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效的國際條約規定的途徑、中外法律專家提供等合理途徑仍不能獲得外國法律的,可以認定為不能查明外國法律。
選項D錯誤。《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10條第2款規定,不能查明外國法律或者該國法律沒有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37.張某居住在深圳,2008年3月被深圳某公司勞務派遣到馬來西亞工作,2010年6月回深圳,轉而受雇于香港某公司,其間每周一到周五在香港上班,周五晚上回深圳與家人團聚。2012年1月,張某離職到北京治病,2013年6月回深圳,現居該地。依《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不考慮該法生效日期的因素)和司法解釋,關于張某經常居所地的認定,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確的?()
A.2010年5月,在馬來西亞
B.2011年12月,在香港
C.2013年4月,在北京
D.2008年3月至今,一直在深圳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自然人經常居所地的認定。《最高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5條規定,自然人在涉外民事關系產生或者變更、終止時已經連續居住一年以上且作為其生活中心的地方,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規定的自然人的經常居所地,但就醫、勞務派遣、公務等情形除外。
38.法國某公司依1958年聯合國《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請求中國法院承認與執行一項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的裁決。依據該公約及中國相關司法解釋,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確的?()
A.法院應依職權主動審查該仲裁過程中是否存在仲裁程序與仲裁協議不符的情況
B.該公約第5條規定的拒絕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理由是窮盡性的
C.如該裁決內含有對仲裁協議范圍以外事項的決定,法院應拒絕承認執行該裁決
D.如該裁決所解決的爭議屬于侵權性質,法院應拒絕承認執行該裁決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
選項A錯誤。仲裁程序與仲裁協議不符的情況,屬于按照公約第5條第1款的規定,由被請求承認與執行的國家的主管機關依照被執行人的申請,拒絕承認與執行。
選項B正確。拒絕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理由僅限于《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第5條規定的理由。
選項C錯誤。如果裁決所處理的事項不是當事人交付仲裁的事項,或是不包括在仲裁協議規定之內,那么被請求承認與執行的國家的主管機關依照被執行人的申請,拒絕承認與執行。
選項D錯誤。如該裁決所解決的爭議屬于侵權性質,即依照執行地國的法律,爭議事項可以用仲裁的方式加以解決,被請求承認與執行地國的主管機關可以依職權主動查明,也可以拒絕承認與執行。
39.中國某法院審理一起涉外民事糾紛,需要向作為被告的外國某公司進行送達。根據《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海牙《送達公約》)、中國法律和司法解釋,關于該案件的涉外送達,法院的下列哪一做法是正確的?()
A.應首先按照海牙《送達公約》規定的方式進行送達
B.不得對被告采用郵寄送達方式
C.可通過中國駐被告所在國使領館向被告進行送達
D.可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向被告送達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涉外送達。
選項A錯誤。根據《海牙送達公約》規定,在所有民事或商事案件中,如有必須遞送司法文書或司法外文書以便向國外送達的情形,才適用本公約。因此如果該外國公司在中國領域內設有代表機構的,可以直接向該代表機構送達而不必根據《海牙送達公約》向國外送達。
選項B錯誤。《民事訴訟法》第267條第(六)項規定,受送達人所在國的法律允許郵寄送達的,可以郵寄送達,自郵寄之日起滿三個月,送達回證沒有退回,但根據各種情況足以認定已經送達的,期間屆滿之日視為送達。
選項C錯誤。《民事訴訟法》第267條第(三)項規定,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受送達人,可以委托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受送達人所在國的使領館代為送達。據此可知,使領館送達必須針對具有中國國籍的受送達人。
選項D正確。《民事訴訟法》第267條第(七)項規定,人民法院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送達訴訟文書,可以采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受送達人收悉的方式送達。
40.某國甲公司向中國乙公司出售一批設備,約定貿易術語為“FOB(Incoterms2010)”,后設備運至中國。依《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和《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公司負責簽訂貨物運輸合同并支付運費
B.甲、乙公司的風險承擔以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為界
C.如該批設備因未按照同類貨物通用方式包裝造成損失,應由甲公司承擔責任
D.如該批設備侵犯了第三方在中國的專利權,甲公司對乙公司不承擔責任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貿易術語FOB及《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關于賣方義務的規定。
選項A錯誤。FOB術語下,貨物的運輸應由買方負責,即由中國的乙公司負責支付運費。
選項B錯誤。FOB術語下,賣方承擔裝運港船上完成交貨前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
選項C正確。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關于賣方義務的規定,貨物應按照同類貨物通用的方式裝箱或包裝,如果沒有此種通用方式,則按照足以保全和保護貨物的方式裝箱包裝。
選項D錯誤。如果該批設備侵犯了第三方在中國的專利權,除非其不明知,否則是要承擔責任的。
41.2011年4月6日,張某在廣交會上展示了其新發明的產品,4月15日,張某在中國就其產品申請發明專利(后獲得批準)。6月8日,張某在向《巴黎公約》成員國甲國申請專利時,得知甲國公民已在6月6日向甲國就同樣產品申請專利。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如張某提出優先權申請并加以證明,其在甲國的申請日至少可以提前至2011年4月15日
B.2011年4月6日這一時間點對張某在甲國以及《巴黎公約》其他成員國申請專利沒有任何影響
C.張某在中國申請專利已獲得批準,甲國也應當批準他的專利申請
D.甲國不得要求張某必須委派甲國本地代理人代為申請專利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巴黎公約》中有關專利申請優先權的規定。
選項A正確。根據《巴黎公約》第4條的規定,發明專利的優先權期限為12個月,該期限內,在締約國內每一個在后申請的申請日均為第一次申請的申請日。
選項B錯誤。根據《巴黎公約》第11條的規定,臨時性保護原則要求締約國應對在任何成員國內舉辦的或經官方承認的國際展覽會上展出的商品中可取得專利的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和可注冊的商標給予臨時保護。如展品所有人在臨時保護期內申請了專利或商標注冊,則申請案的優先權日是從展品公開展出之日起算,而非從第一次提交申請案時起算。據此可知,根據臨時性保護原則,2011年4月6日這一時間點可以作為申請日期。
選項C錯誤。根據《巴黎公約》第4條及第6條的規定,關于外國人的專利申請或商標注冊,應由各成員國依本國法決定,而不應受原屬國或其他任何國家就該申請作出的決定的影響。專利的申請和商標注冊在成員國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在優先權期限內申請的專利,在后申請是否提供保護、申請的結果如何,與在先申請沒有關系。據此可知,張某在中國申請專利獲得了批準,并不當然導致其在甲國的申請就會獲得批準。
選項D錯誤。《巴黎公約》要求締約國在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給予締約國的國民和在一個締約國領域內設有住所或真實有效的工商營業所的非締約國國民以國民待遇。一切不得損害公約特別規定的權利。國民待遇的例外是各成員國在關于司法和行政程序、管轄以及選定送達地址或指定代理人的法律規定等方面,凡工業產權法有所要求的,可以保留。如有的國家的工業產權法要求外國專利申請人必須委派當地國家的代理人代理申請,并指定送達文件的地址,以利于程序的進行。據此可知,《巴黎公約》允許各締約國在國內法中就委派代理人作出相關規定。
42.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協定適用于成員方的政府服務采購
B.中國公民接受國外某銀行在中國分支機構的服務屬于協定中的境外消費
C.協定中的最惠國待遇只適用于服務產品而不適用于服務提供者
D.協定中的國民待遇義務,僅限于列入承諾表的部門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服務貿易總協定》。
選項A錯誤。服務貿易總協定不適用于為履行政府職能而提供的服務。
選項B錯誤。中國公民接受國外某銀行在中國分支機構的服務屬于商業存在而不是境外消費。
選項C錯誤。協定中的最惠國待遇適用于服務提供者和服務產品,但不適用于貨物產品。
選項D正確。《服務貿易總協定》中的國民待遇義務,僅限于列入承諾表的部門,并且要遵循其中所列的條件和資格。
43.關于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選項是不正確的?()
A.磋商是爭端雙方解決爭議的必經程序
B.上訴機構為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中的常設機構
C.如敗訴方不遵守爭端解決機構的裁決,申訴方可自行采取中止減讓或中止其他義務的措施
D.申訴方在實施報復時,中止減讓或中止其他義務的程度和范圍應與其所受到損害相等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WTO爭端解決機制。
選項A說法正確。磋商是申請設立專家組的前提條件。很多爭端通過磋商程序得以解決,磋商是爭端解決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經程序。
選項B說法正確。上訴機構是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中的常設機構,任何爭端方,在專家組報告發布后的60天,都可以向上訴機構提起上訴。
選項C說法錯誤。如敗訴方不遵守爭端解決機構的裁決,申訴方可以向爭端解決機構申請授權報復,對被訴方中止減讓或其他義務,但是申訴方不可以自行采取中止減讓或中止其他義務的措施。
選項D說法正確。申訴方擬中止減讓或其他義務的程度和范圍,應與其所受到的損害相等。
44.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下列哪一說法是不正確的?()
A.保障措施中“國內產業受到損害”,是指某種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并對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
B.進口產品數量增加指進口數量的絕對增加或與國內生產相比的相對增加
C.終裁決定確定不采取保障措施的,已征收的臨時關稅應當予以退還
D.保障措施只應針對終裁決定作出后進口的產品實施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保障措施。
選項A說法正確。《保障措施條例》第2條規定,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并對生產同類產品或者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損害威脅(以下除特別指明外,統稱損害)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進行調查,采取保障措施。
選項B說法正確。《保障措施條例》第7條規定,進口產品數量增加,是指進口產品數量的絕對增加或者與國內生產相比的相對增加。
選項C說法正確。《保障措施條例》第25條規定,終裁決定確定不采取保障措施的,已征收的臨時關稅應當予以退還。
選項D說法錯誤。《保障措施條例》第16條第1款規定,有明確證據表明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在不采取臨時保障措施將對國內產業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害的緊急情況下,可以作出初裁決定,并采取臨時保障措施。據此可知,作出終裁決定的保障措施可以追溯到臨時保障措施期間。
(2012年)
32.甲乙丙3國均為《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締約國。甲國湯姆長期旅居乙國,結識甲國駐乙國大使館參贊杰克,2人在乙國與丙國漢斯發生爭執并互毆,漢斯被打成重傷后,杰克將湯姆秘匿于使館休息室。關于事件的處理,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杰克行為已超出職務范圍,乙國可對其進行逮捕
B.該使館休息室并非使館工作專用部分,乙國警察有權進入逮捕湯姆
C.如該案件在乙國涉及刑事訴訟,杰克無作證義務
D.因該案發生在乙國,丙國法院無權對此進行管轄
【答案】C
【考點】本題考核使館的特權與豁免、外交人員的特權與豁免、保護性管轄
【解析】選項A錯誤。對接受國的刑事管轄,外交人員享有完全的對接受國刑事管轄的豁免,即接受國的司法機關不得對其進行刑事審判和處罰。所以因此,杰克作為外交人員享有完全的刑事豁免,乙國不得對其進行逮捕。
選項B錯誤。使館館舍不得侵犯。使館館舍是指供使館使用及供使館館長寓所之用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各部分,及其所附屬的土地,不論其所有權屬誰。使館館舍不可侵犯表現在:(1))接受國人員非經使館館長許可,不得進入使館館舍。(2))接受周國對使館館舍負有特殊的保護責任,應采取一切適當步驟保護使館館舍免受侵入或損害,并防止一切擾亂使館尊嚴和安寧的事情。(3))使館館舍及設備,以及館舍內其他財產與使館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征用、扣押或強制執行。所以B項因此,該使館休息室,乙國警察未經許可無權進入使館休息室逮捕湯姆。
選項C正確。外交人員免除作證義務,不僅沒有被迫在法律程序中作為證人出庭作證的義務,而且沒有提供證詞的義務。據此,所以甲國駐乙國大使館參贊杰克無作證義務。
選項D錯誤。保護性管轄又稱保護原則、安全原則,是指國家對于嚴重侵害本國國家或公民利益的行為及行為人進行的管轄,不論行為人的國籍,也不論行為發生在何地。所以因此,丙國法院享不是無有權管轄權。
33.甲、乙是聯合國會員國。甲作出了接受聯合國國際法院強制管轄的聲明,乙未作出接受聯合國國際法院強制管轄的聲明。甲、乙也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當事國,現對相鄰海域中某島嶼歸屬產生爭議。關于該爭議的處理,下列哪一選項是不符合國際法的??()
A.甲、乙可達成協議將爭議提交聯合國國際法院
B.甲、乙可自愿選擇將爭議提交聯合國國際法院或國際海洋法庭
C.甲可單方將爭議提交聯合國國際法院
D.甲、乙可自行協商解決爭議
【答案】C
【考點】本題考核國際法院的管轄權、國際海洋法法庭的管轄權
【解析】選項A符合。在現行條約或協定中,,規定各方同意將有關的爭端提交國際法院解決。提交法院的爭端及范圍等可以通過在條約中設立專門條款,也可以在訂立條約的同時,再訂立專門的協定加以規定。所以,甲乙作為聯合國的成員國可達成協議將爭議提交聯合國國際法院。
選項B符合。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法庭的管轄權及于下列案件:(一)有關《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任何爭端;(二)關于與《公約》的目的有關的其他國際協定的解釋或適用的任何爭端;(三)如果同《公約》主題事項有關的現行有效條約或公約的所有締約國同意,有關這種條約或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爭端,也可提交法庭。一般來說,法庭的管轄只限于《公約》所有締約國。甲、乙是聯合國會員國,也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當事國,現對相鄰海域中某島嶼歸屬產生爭議,所以,甲、乙可自愿選擇將爭議提交聯合國國際法院或國際海洋法庭。
選項C不符合。《國際法院規約》的當事國,可以通過發表聲明,就具有下列性質之一的爭端,對于接受同樣義務的任何其他當事國,接受法院的管轄為當然具有強制性,而不需要再有特別的協定。這些爭端是:對于條約的解釋、違反國際義務的任何事實、違反國際義務而產生的賠償的性質和范圍等。這里“任擇”是指當事國自愿選擇是否作出聲明;一旦作出聲明,在聲明接受的范圍內,國際法院就具有了強制的管轄權,而不需其他協定。此本題中,甲作出了接受聯合國國際法院強制管轄的聲明,乙未作出接受聯合國國際法院強制管轄的聲明。所以,甲可單方將爭議提交聯合國國際法院不符合國際法。
選項D符合。協商是解決國際爭端的非強制性方法之一。協商曾被作為談判的一個部分和步驟,但當代也常常被作為一個獨立的方法使用。談判一般僅限于當事國之間,協商有時也可以邀請中立國參加。所以,甲、乙可自行協商解決爭議。
34.甲、乙國發生戰爭,丙國發表聲明表示恪守戰時中立義務。對此,下列哪一做
法不符合戰爭法??()
A.甲、乙戰爭開始后,除條約另有規定外,二國間商務條約停止效力
B.甲、乙不得對其境內敵國人民的私產予以沒收
C.甲、乙交戰期間,丙可與其任一方保持正常外交和商務關系
D.甲、乙交戰期間,丙同意甲通過自己的領土過境運輸軍用裝備
【答案】D
【考點】本題考核戰爭開始的法律后果、中立國的義務
【解析】選項A符合。戰爭開始后,交戰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等諸方面都處于敵對狀態。斷絕經貿往來是戰爭開始后敵國之間通常采取的措施。一般地,交戰國人民之間的貿易和商務往來是被禁止的,但對已履行的契約或已結算的債務則并不廢除。所以,甲、乙戰爭開始后,除條約另有規定外,二國間商務條約停止效力是符合戰爭法的。
選項B符合。交戰國在戰爭中對敵產的處理應區分公產和私產。交戰國對于其境內的敵國人民的私產可予以限制,如禁止轉移、凍結或征用,但不得沒收。
選項C符合。中立國與交戰國關系中的某些特殊權利。中立國有權與交戰國的任一方保持正常的外交和商務關系。所以,丙作為中立國,在甲、乙交戰期間可與其任一方保持正常外交和商務關系。
選項D不符合。中立國的義務一般可以分為不作為的義務、防止的義務和容忍的義務三個方面::①不作為的義務,,是指中立國不得直接或間接地向任何交戰國提供軍事支持或幫助。包括不得提供軍隊、武器、給養、貸款或向交戰國軍隊提供庇護場所等。②防止的義務,是指中立國有義務釆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交戰國在其領土或其管轄范圍內的區域從事戰爭,或利用其資源準備從事戰爭敵對行動以及戰爭相關的行動,包括在該區域中征兵、備戰、建立軍事設施或捕獲法庭、軍隊及軍用裝備過境等。③容忍的義務,指中立國須容忍交戰國根據戰爭法對其國家和人民釆取的有關措施,,包括對其有關船舶的臨檢、對其從事非中立義務的船舶的拿捕審判、處罰或非常征用。所以,甲、乙交戰期間,丙同意甲通過自己的領土過境運輸軍用裝備不符合戰爭法。
答案:D
考點:戰爭開始的法律后果、中立國的義務
35.甲國公民瓊斯的經常居住地在乙國,其在中國居留期間,因合同糾紛在中國法
院參與民事訴訟。關于瓊斯的民事能力的法律適用,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民事權利能力適用甲國法
B.民事權利能力適用中國法
C.民事行為能力應重疊適用甲國法和中國法
D.依照乙國法瓊斯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依照中國法為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其民事
行為能力適用中國法
【答案】D
【考點】本題考核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法律適用
【解析】選項A、B錯誤。我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十一條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適用經常居所地法律。”同時,該法第十三條規定,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適用自然人經常居所地法律。“所以,瓊斯的民事權利能力適用乙國法。
選項D正確,選項C錯誤,選項D正確。我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十二條規定,“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適用經常居所地法律。自然人從事民事活動,,依照經常居所地法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依照行為地法律為有民事行為能力的,,適用行為地法律,但涉及婚姻家庭、繼承的除外。”
答案:D
考點: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法律適用
36.某甲國公民經常居住地在甲國,在中國收養了長期居住于北京的中國兒童,并將其帶回甲國生活。根據中國關于收養關系法律適用的規定,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收養的條件和手續應同時符合甲國法和中國法
B.收養的條件和手續符合中國法即可
C.收養效力糾紛訴至中國法院的,應適用中國法
D.收養關系解除的糾紛訴至中國法院的,應適用甲國法
【答案】A
【考點】本題考核收養的法律適用(條件和手續、效力、解除)
【解析】選項A正確,選項B、C、D錯誤。我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28二十八條規定,:“收養的條件和手續,適用收養人和被收養人經常居所地法律。收養的效力,適用收養時收養人經常居所地法律。收養關系的解除,適用收養時被收養人經常居所地法律或者法院地法律。”所以據此可知,收養的條件和手續應同時符合甲國法和中國法。收養效力糾紛訴至中國法院的,應適用甲國法。收養關系解除的糾紛訴至中國法院的,應適用中國法。
答案:A
考點:收養的法律適用(條件和手續、效力、解除)
37.居住于我國臺灣地區的當事人張某在大陸某法院參與民事訴訟。關于該案,下列哪一選項是不正確的??()
A.張某與大陸當事人有同等訴訟權利和義務
B.確定應適用臺灣地區民事法律的,受案的法院予以適用
C.如張某在大陸,民事訴訟文書可以直接送達
D.如張某在臺灣地區地址明確,可以郵寄送達,但必須在送達回證上簽收
【答案】D
【考點】本題考核涉臺文書送達
【解析】選項A說法正確,《民事訴訟法》第八條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據此可知,居住于我國臺灣地區的當事人張某與大陸當事人有同等訴訟權利和義務。
選項B說法正確。在案件確定應適用臺灣地區民事法律的,受案的法院予以適用。
選項C說法正確。人民法院向住所地在臺灣地區的當事人送達民事訴訟文書。如果受送達人居住在內地的,或者受送達人不在內地居住,但送達時在內地的,可以直接送達。
選項D說法錯誤。受送達人在臺灣地區的地址明確的,可以郵寄送達。郵寄送達應附有送達回證。受送達人未在送達回證上簽收但在郵件回執上簽收的,視為送達,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所以,D項中不是“必須在送達回證上簽收”說法錯誤。
答案:D
考點:涉臺文書送達
38.某外國公民阮某因合同糾紛在中國法院起訴中國公民張某。關于該民事訴訟,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阮某可以委托本國律師以非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
B.受阮某委托,某該國駐華使館官員可以以個人名義擔任訴訟代理人,并在訴訟中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
C.阮某和張某可用明示方式選擇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法院管轄
D.中國法院和外國法院對該案都有管轄權的,如張某向外國法院起訴,阮某向中國法院起訴,中國法院不能受理
【答案】A
【考點】外國人在中國的民事訴訟地位(訴訟代理)、訴訟管轄權
【解析】選項A、B正確。,選項B錯誤。根據我國《民事訴民訴訟法意見》及其有關司法解釋,外國人在我國法院參與訴訟時,可以親自進行,也有權通過一定程序委托我國的律師或其他公民代為進行。但需要委托律師代理訴訟的,必須委托我國的律師代為訴訟。涉外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還可以委托其本國人為訴訟代理人,也可以委托本國律師以非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三百零八條規定,涉外民事訴訟中的外籍當事人,可以委托本國人為訴訟代理人,也可以委托本國律師以非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外國駐華使、領館官員,受本國公民的委托,可以以個人名義擔任訴訟代理人,但在訴訟中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
選項B錯誤。外國當事人還可以委托其本國駐華使領館官員以個人名義擔任訴訟代理人。但是在訴訟中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
選項C錯誤。我國《民事訴訟法》明確承認協議管轄,即涉外合同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用書面協議選擇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法院管轄。選擇我國法院的不得違反我國法律有關級別管理和專屬管轄的規定。如果該合同屬于在我國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發生的糾紛提起的訴訟,我國法院有專屬管轄權,則雙方當事人不得協議選擇管轄法院。
選項D錯誤。阮某向中國法院起訴,中國法院可以受理因中國法院和外國法院對該案都有管轄權,故我國法院可以依法管轄該案。
答案:A
考點:外國人在中國的民事訴訟地位(訴訟代理)、訴訟管轄權
39.當事人欲將某外國法院作出的民事判決申請中國法院承認和執行。根據中國法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該判決應向中國有管轄權的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
B.該判決應是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
C.承認和執行該判決的請求須由該外國法院向中國法院提出,不能由當事人向中國法院提出
D.如該判決違反中國的公共利益,中國法院不予承認和執行
【答案】C
【考點】本題考核中國關于外國法院判決承認與執行的規定
【解析】選項A說法正確,選項C說法錯誤。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的,可以由當事人直接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也可以由外國法院依照該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則,請求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要在我國得到承認與執行,可以由當事人直接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也可以由法院按照條約的規定或者互惠原則請求對方國家的法院承認與執行。在我國為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
選項B說法正確。請求承認與執行的判決或裁定必須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
選項D說法正確。對于向我國法院申請承認與執行的外國判決或裁定,,無論是由當事人直接申請還是由外國法院請求,我國法院都必須依照我國與該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或者互惠原則進行審查。經審查,,如果外國判決、裁定不違反我國法律的基本原則,或者不危害我國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裁定承認其效力,,需要執行的,發出執行令。所以如該判決違反中國的公共利益,中國法院不予承認和執行。
答案:C
考點:中國關于外國法院判決承認與執行的規定
40.《服務貿易總協定》規定了服務貿易的方式,下列哪一選項不屬于協定規定的服務貿易??()
A.中國某運動員應聘到美國擔任體育教練
B.中國某旅行公司組團到泰國旅游
C.加拿大某銀行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
D.中國政府援助非洲某國一筆資金
【答案】D
【考點】本題考核服務貿易總協定(服務貿易類型)
【解析】《服務貿易總協定》通過四種服務貿易方式來調整服務貿易。即(1)跨境供應,從一國境內直接向其他國境內提供服務——服務產品的流動(不需要提供者和消費者的實際流動);(2)境外消費,在一國境內向其他國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消費者的流動;(3)商業存在,外國實體在另一國境內設立附屬公司或分支機構,提供服務,即外國服務提供者通過在其他國境內設立的機構提供商業服務——設立當地機構,如銀行、保險;(4)自然人的存在,一國的服務提供商通過自然人到其他國境內提供服務——自然人流動,如工程承包。選項A屬于自然人的存在;,選項B屬于境外消費;,選項C屬于商業存在,而選項D不屬于四種服務貿易方式之一。
答案:D
考點:服務貿易總協定(服務貿易類型)
41.部分中國企業向商務部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要求對原產于某國的某化工原材料進口產品進行相關調查。經查,商務部終局裁定確定傾銷成立,決定征收反傾銷稅。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構成傾銷的前提是進口產品對我國化工原材料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或者產生實質損害威脅
B.對不同出口經營者應該征收同一標準的反傾銷稅稅額
C.征收反傾銷稅,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做出決定,商務部予以執行
D.與反傾銷調查有關的對外磋商、通知和爭端事宜由外交部負責
【答案】A
【考點】本題考核反傾銷措施
【解析】選項A正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七條規定,進口產品以傾銷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并對已經建立的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者產生實質損害威脅,或者對建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阻礙的,我國應依照反傾銷條例進行調查,采取反傾銷措施。據此可知見,進口產品對我國化工原材料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或者產生實質損害威脅是構成傾銷的前提。
選項B錯誤。《反傾銷條例》第四十條規定,反傾銷稅的納稅人為傾銷進口產品的進口經營者。
選項C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38三十八條規定,征收反傾銷稅,由商務部提出建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的建議作出決定,由商務部予以公告。海關自公告規定實施之日起執行。
選項D錯誤。與反傾銷調查有關的對外磋商、通知和爭端事宜主要是由商務部負責《反傾銷條例》第五十七條規定,商務部負責與反傾銷有關的對外磋商、通知和爭端解決事宜……
答案:A
考點:反傾銷措施
42.甲、乙均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乙稱甲關于影像制品的進口管制違反國民待遇原則,為此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并經專家組和上訴機構審理。對此,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乙磋商階段達成的諒解協議,可被用于后續爭端解決審理
B.專家組可對未在申請書中指明的訴求予以審查
C.上訴機構可將案件發回專家組重審
D.上訴案件由上訴機構7名成員中3人組成上訴庭審理
【答案】D
【考點】本題考核WTO爭端解決機制
【解析】選項A錯誤。甲、乙磋商階段達成的諒解協議,不可被用于后續爭端解決審理。磋商是申請設立專家組的前提條件。但磋商事項以及磋商的充分性,與設立專家組的申請及專家組將作出的裁定沒有關系。磋商僅僅是一種程序性要求。但很多爭端通過磋商程序得以解決,磋商是爭端解決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選項B錯誤。設立專家組的申請決定專家組的權限范圍。對爭端方沒有提出的主張,專家組不能作出裁定,即使相關專家提出了這樣的主張。專家組可以向其視為適當的任何個人或機構尋求信息和技術建議。
選項C錯誤。上訴機構可以推翻、修改或撤銷專家組的調查結果和結論。,但上訴機構沒有將案件發回專家組重新審理的權力。
選項D正確。上訴案件由上訴機構7名成員中的3人組成上訴庭審理。
答案:D
考點:WTO爭端解決機制
43.甲、乙均為《解決國家和他國公民間投資爭端公約》締約國。甲國A公司擬將與乙的爭端提交根據該公約成立的解決國際投資爭端中心。對此,下列哪一選項是不正確的??()
A.該中心可根據A公司的單方申請對該爭端行使管轄權
B.該中心對該爭端行使管轄權,須以A公司和乙書面同意為條件
C.如乙沒有特別規定,該中心對爭端享有管轄權不以用盡當地救濟為條件
D.該中心對該爭端行使管轄權后,可依爭端雙方同意的法律規則作出裁決
【答案】A
【考點】本題考核《解決國家和他國國民間投資爭端公約》
【解析】選項A說法錯誤,選項B說法正確。依《解決國家和他國國民之間投資爭端公約》的規定,中心僅對爭端雙方書面同意提交給ICSID裁決的爭端有管轄權。
選項C說法正確。中心的管轄權具有排他的效力,即一旦當事人同意在中心仲裁,有關爭端不再屬于作為爭端一方的締約國國內法管轄的范圍,而屬于中心的專屬管轄。這表明據此可知,雙方實際上,雙方可以不用盡當地救濟即可在書面同意的基礎上將爭端提交仲裁。
選項D說法正確。依《解決國家和他國國民之間投資爭端公約》第42四十二條規定,中心仲裁庭應依爭端雙方同意的法律規則對爭端作出裁決。
答案:A
考點:《解決國家和他國國民間投資爭端公約》
44.關于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表述,下列哪一選項是不正確的??()
A.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包括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各國政府和單獨關稅區政府,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B.《政府采購協議》屬于世界貿易組織法律體系中諸邊貿易協議,該協議對于中國在內的所有成員均有約束力
C.《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中特別規定了針對中國產品的特定產品的過渡性保障措施機制
D.《關于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建立了統一的多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
【答案】B
【考點】本題考核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法律框架)、中國人世承擔的特殊義務
【解析】選項A說法正確。世界貿易組織是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建立的多邊性貿易組織。其成員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各國政府和單獨關稅區政府,任何個人、企業或其他非政府機構都不能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也不能向它主張權利。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作為單獨關稅區,都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選項B說法錯誤。諸邊貿易協議,主要由附件4組成,包括民用航空器貿易協議、政府采購協議、奶制品協議和牛肉協議((這兩個協議已于1997年失效)。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簽訂的《信息技術產品協議》也屬于諸邊貿易協議的范疇。諸邊貿易協議只有極少數成員參加,也只對參加了諸邊協議的成員有約束力。
選項C說法正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中,特別規定了針對中國產品的特定產品的過渡性保障措施機制。這一機制,專對中國產品實施,實施條件低于保障措施的要求。在嚴重的情況下,,這一規定有可能造成對中國出口的連鎖反應,導致許多進口國同時對中國產品采取措施。
選項D說法錯誤。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制度的一部分,《關于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DSU),),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建立了統一的多邊貿易爭端解決制度。依規則解決爭端,,遵循正當法律程序,、迅速、、有效、、滿意地解決爭端,是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制度的基本原則。
二、答案:B
考點: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法律框架)、中國人世承擔的特殊義務
(2011年)
32.甲國某核電站因極強地震引發爆炸后,甲國政府依國內法批準將核電站含低濃度放射性物質的大量污水排入大海。乙國海域與甲國毗鄰,均為《關于核損害的民事責任的維也納公約》締約國。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2011年卷一單選第32題)
A.甲國領土范圍發生的事情屬于甲國內政
B.甲國排污應當得到國際海事組織同意
C.甲國對排污的行為負有國際法律責任,乙國可通過協商與甲國共同解決排污問題
D.根據“污染者付費”原則,只能由致害方,即該核電站所屬電力公司承擔全部責任
【答案】C
【考點】國際賠償責任問題
【解析】一般地,國家責任是國家違背其國際義務的行為引起的。但是,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家從事的某些開發或試驗性活動,如核能利用、航空航天、跨界河流開發等,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這些活動對于人類具有重要的探索和利用價值,但在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存在巨大的潛在危險。第二,這些活動一般是本國在其領土或其控制下進行的,但其危害具有跨國性,一旦發生事故,常常波及其他國家乃至全球。第三,這些活動本身是國際法不禁止的。第四,受害國有權要求加害國給予合理的賠償。
選項A錯誤。甲國的排污行為雖在其境內進行,但危害具有跨國性,受害國有權要求賠償。
選項B錯誤。該說法沒有法律依據。
選項C正確。甲國的排污行為危害到了乙國的利益,根據國際法,甲國應當承擔國際責任,乙國有權要求甲國給予合理的賠償,可通過協商與甲國共同解決排污問題。
選項D錯誤。根據《關于核損害的民事責任的維也納公約》的規定,國家保證承運人的賠償責任,并在營運人不足賠償的情況下,對規定的限額進行賠償。
33.甲國人張某侵吞中國某國企駐甲國辦事處的大量財產。根據中國和甲國的法律,張某的行為均認定為犯罪。中國與甲國沒有司法協助協定。根據國際法相關規則,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11年卷一單選第33題)
A.張某進入中國境內時,中國有關機關可依法將其拘捕
B.中國對張某侵吞財產案沒有管轄權
C.張某乘甲國商船逃至公海時,中國有權派員在公海將其緝拿
D.甲國有義務將張某引渡給中國
【答案】A
【考點】域外犯罪管轄與引渡
【解析】選項A正確。張某進入中國境內時,中國有關機關可依法直接行使管轄權,將其拘捕。
選項B錯誤。張某侵吞了中國某國企駐甲國辦事處的大量財產,屬于危害中國國家利益的犯罪,中國司法機關可以根據保護性管轄原則對其行使管轄權。
選項C錯誤。公海上的船舶管轄權包括船旗國管轄和普遍管轄。這里甲國商船的船旗國并非中國,且這里也沒有提及該商船有海盜、非法廣播、販奴或販毒行為,故中國的執法部門無權登臨檢查該商船,無權緝拿其乘客。
選項D錯誤。在國際實踐中,除非有關引渡條約或國內法有特殊規定,一般地各國有權拒絕引渡本國公民,因此,甲國沒有義務將張某引渡給中國。
34.甲乙兩國協議將其邊界領土爭端提交聯合國國際法院。國際法院作出判決后,甲國拒不履行判決確定的義務。根據《國際法院規約》,關于乙國,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2011年卷一單選第34題)
A.可申請國際法院指令甲國國內法院強制執行
B.可申請由國際法院強制執行
C.可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申訴,請求由安理會作出建議或決定采取措施執行判決
D.可向聯大法律委員會提出申訴,由法律委員會決定采取行動執行判決
【答案】C
【考點】國際法院判決的執行
【解析】《國際法院規約》規定,如有一方拒不執行判決,他方得向安理會提出申訴,安理會可以作出有關建議或決定采取措施執行判決。
35.在某涉外合同糾紛案件審判中,中國法院確定應當適用甲國法律。關于甲國法的查明和適用,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2011年卷一單選第35題)
A.當事人選擇適用甲國法律的,法院應當協助當事人查明該國法律
B.該案適用的甲國法包括該國的法律適用法
C.不能查明甲國法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D.不能查明甲國法的,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答案】C
【考點】外國法的查明和適用
【解析】選項A錯誤。《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十條第一款規定,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外國法律,由人民法院、仲裁機構或者行政機關查明。當事人選擇適用外國法律的,應當提供該國法律。
選項B錯誤。《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九條規定,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外國法律,不包括該國的法律適用法。
選項C正確,選項D錯誤。《涉外民事法律關系適用法》第十條第二款規定,不能查明外國法律或者該國法律沒有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據此可知,不能查明甲國法的,直接適用中國法律,而非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36.甲國A公司和乙國B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C公司,C公司注冊地和主營業地均在乙國,同時在甲國、乙國和中國設有分支機構,現涉及中國某項業務訴諸中國某法院。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該公司的民事行為能力應當適用哪國法律?()(2011年卷一單選第36題)
A.甲國法
B.乙國法
C.中國法
D.乙國法或者中國法
【答案】B
【考點】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法律適用
【解析】《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十四條規定,法人及其分支機構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組織機構、股東權利義務等事項,適用登記地法律。法人的主營業地與登記地不一致的,可以適用主營業地法律。法人的經常居所地,為其主營業地。本案中,“C公司注冊地和主營業地均在乙國”,因此,確定其民事行為能力應當適用乙國法。
37.臺灣地區甲公司因合同糾紛起訴大陸乙公司,臺灣地區法院判決乙公司敗訴。乙公司在上海和北京均有財產,但未執行該判決。關于該判決的執行,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11年卷一單選第37題)
A.甲公司向上海和北京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認可該判決的,由最先立案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B.該判決效力低于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
C.甲公司申請財產保全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有效的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視情況決定是否準予財產保全
D.甲公司申請認可該判決的,應當在判決效力確定后1年內提出
【答案】A
【考點】人民法院認可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已經認定,但老板不愿意賠怎么辦
2021-02-18上海醉駕追究幾年刑事責任
2021-01-11五保戶的監護人是誰
2021-03-09自愿中止探望權可以嗎
2021-02-16保管合同沒約定生效期限
2021-02-22房產贈與給侄兒要被上稅嗎
2021-02-15請假扣多少工資
2020-11-20勞務派遣能否約定競業限制
2021-02-02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人壽保險合同履行地確定
2021-01-20定期人壽保險是什么,定期人壽險保如何理賠
2021-03-24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現行的家庭財產保險險種對比
2021-03-19保險人在賠償后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4從海運保險角度淺析國外進口商對貿易合同的選擇
2020-12-29企業財產保險的費率一般為多少
2021-03-16事故保險理賠要幾天
2021-03-01因污染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0-11-21職工在工作中自殺身亡的,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