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討論的主要問題是,環境侵權行為如何構成?國家有關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在環境侵權行為構成中有什么樣的作用?鑒于不同法院對此作出了不同的判決,學者之間觀點存在較大分歧,而侵權法立法活動也已經展開,因此,本文從解釋論及立法論兩個角度對此加以討論。
一、解釋論角度的考察
法官對具體案件的裁判,必須遵守現行法的規定。學說討論問題,也需要首先從現行法人手,分析其利弊得失,然后提出合理的建議。在現行法上,規定環境侵權行為及責任的是《民法通則》第124條和《環境保護法》(以下簡稱《環保法》)第41條第1款。對第124條和第41條第1款規定的不同理解,決定了對環境侵權行為構成要件及歸責原則的不同理解。關于這兩個條文如何解釋,有不同的觀點。
(一)觀點綜述
1.一種觀點認為,《民法通則》第124條和《環保法》第41條第1款的規定是矛盾的。要對《民法通則》第124條進行重新解釋。該條所稱的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是指我國《環境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所確定的基本原則、規則和制度,而不是指具體的某項排污標準。第124條所解決的是法律適用問題而不是行為標準問題,即凡污染環境致人損害之案件,應首先適用《環保法》等專門法律法規。排污超過標準污染環境致人損害,無疑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并承擔相應之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因為即使加害人的排污沒有違反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規定,但是其排污行為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也違反了保護他人生命健康權的法律規定。[1]
2.有環境法學者認為,《民法通則》第124條提到了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看起來屬于過錯責任,但從法條的安排上看,該條又與一些實行無過錯責任和過錯推定責任的特殊侵權行為規定在一節中。這種規定或許是立法者當時因疏忽而犯下的錯誤,但其實際上肯定了環境污染損害實行無過失責任必須具備違法性要件。在適用《民法通則》與環境立法有關環境侵害賠償責任的規定時,應當注意對這兩種違法規定的區別:第一,以《民法通則》第124條規定的標準,將違反法律規定作為行為具有違法性的依據;第二,以《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1款規定為代表的特別法規范為標準,將造成環境污染危害作為行為具有違法性的依據。當司法實踐中出現有關環境侵害賠償責任既可以適用《民法通則》第124條規定,又可以適用《環保法》或其他單項環境污染防治法律有關民事特別法規范的規定時,應當按照特別法優先的法律適用原則先行適用特別法規范。鑒于《民法通則》第124條有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的用詞形式,實踐中許多法院在認定加害人賠償責任時存在著查明加害人的行為是否違法,而且以環境標準作為違法的判斷依據,否則就不認定加害人侵權行為成立的做法。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屬于適用法律不當。[2]
3.1991年10月10日,國家環保局針對湖北省環保局的請示,作出《關于確定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復函》。復函內容為:按照法律規定,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保部門處理。各級環保部門在處理賠償糾紛、確定賠償責任時,應當準確理解并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的規定”。
根據《環保法》第41條第1款的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逼渌嘘P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也有類似的規定??梢?,承擔污染賠償責任的法定條件,就是排污單位造成環境污染危害,并使其他單位或者個人遭受損失。現有法律法規并未將有無過錯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超過標準,作為確定排污單位是否承擔賠償責任的條件。
至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只是環保部門決定排污單位是否需要繳納超標排污費和進行環境管理的依據,而不是確定排污單位是否承擔賠償責任的界限?!吨腥A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36條還明確規定,繳納排污費、超標排污費的單位或者個人,并不免除其賠償損失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北京星美律師事務所 創始合伙人,高級合伙人田效洪律師簡歷 全日制統招訴訟法碩士,2008年以434分(及格線360)之高分成績通過中國國家司法考試,榮獲當年培訓學校狀元秀。 作為執業近十年的資深大律師,承辦案件近千件,服務企業數百家,自獨立創立星美律師事務所以來,其初衷一直就是為企業、企業家乃至其家族的財富傳承、文化傳承進行保駕護航。田律師深信慈悲沒有敵人的理念,處理問題通常以息訟止爭為根本出發點,讓矛盾和糾紛爭取化解在訴訟啟動之初,做到無訟至天下是其法律服務的竭力之追求。 沒有大愿,哪有大行?田律師決意用一生之心血、一生之專業技術,用心誠心的護法于企業的設立,成長,壯大,與企業及企業家一路同行,風雨相伴,榮譽與共是田律師的莊嚴承諾。
探望權糾紛如何處理,探望權糾紛怎么執行
2020-11-26關于商業銀行的擔保規定
2020-12-02對事故認定書不服但又過了復核日期怎么辦
2021-02-04雇傭關系死亡是工傷嗎
2021-02-22裝修工人失誤造成業主損失誰賠償
2021-01-24請假工資如何計算
2021-01-07沒在現場報案保險公司需不需要理賠
2021-02-23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9保險合同當事人的特殊性是如何體現的
2021-02-26保險合同的非要物性是什么意思
2021-03-10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責任無法認定如何理賠
2021-01-10保險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如何認定
2020-12-14填寫理賠申請單時把姓名中間一個字寫錯了,保險公司會理陪嗎
2021-03-08保險到期出過車險事故沒處理完,換家保險可以嗎
2020-12-20什么情況下借款人須購買保險
2021-01-29國有土地出讓必須凈地嗎
2021-02-14租房開酒店,如何分割拆遷補償款
2020-11-11宅基地拆遷補償款如何繼承
2021-01-20一個宅基地分戶后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