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厘清環境公益訴訟與環境公益、環境損害相關概念的前提下,對環境公益訴訟的范圍進行了分析和界定,分析了通過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設計,促進公眾參與,維護環境法治、制約公權力以及保護環境和公民環境權益的意義,特別是對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設計中的原告類型的設定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應該包括行政機關、檢察機關、環保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關鍵詞】環境公益訴訟;原告類型;行政機關;檢察機關;環保社團【寫作年份】2009年【正文】一、基本概念的厘定——環境損害、環境公益與環境公益訴訟要明確環境公益訴訟的涵義,首先應界定與之相關的兩個基本問題:環境損害與環境公益。環境公益”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對公共利益”(或公益”)的界定向來是一個復雜而又難以明確的問題。公共利益(publicinterest)亦稱公益,是一個多面性、多層次、多變性、彈性較大的概念,一般認為是有關社會公眾的福祉和利益,或指屬于社會的,公有公用的利益,從字義而言,是一個與個體、私人利益相對應的概念。私人利益指的是單個社會主體的利益,公共利益則著眼于社會所有社會主體的共同的整體利益。公共利益之公共”,英文名稱public,按照《牛津高級英漢雙解詞典》的解釋,public意味著公眾的、與公眾有關的”,或者是為公眾的、公用的、公共的(尤指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提供的)”。[1]其實質是某一群體的共同利益,是各種利益主體共同利益,表現為社會利益、國家利益。它既區別于社會成員個體的利益,也不是社會個體成員利益的簡單加總,而是全體社會成員利益的綜合體。公共利益,主要應該包括兩層涵義:一是社會公共利益即社會全部或者部分成員所享有的利益;二是國家的利益。龐-德認為公共利益包括社會利益,社會利益又分為六類:…第四,保護社會資源的利益。這個內容包括:保護自然資源,即對森林、能源等的保護;…”。[2]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公共物品的特點與私益物品明顯不同,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1、消費的非排他性。2、收益的非排他性。3、公共物品的生產具有較高甚至無法計量的私人交易成本。[3]通過對比公共物品與私益物品的特點來分析環境的性質,可以看出,環境是典型的公共物品,環境保護所提供的效果也是公益的。大部分環境公共物品的供給形式具有整體性,不能把它分割成若干部分而分別供應給不同的環境消費者。當然,實際上也不是所有的公共物品都如上述公共物品的特征所概括的那樣,是純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涵蓋范圍也很寬,具有層級性。一般地說,凡是公共消費的物品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完全公共消費而無私人消費的物品就是純粹的公共物品,否則,就是不純粹的公共物品。各類公共物品之間有很大差異,同樣的公共物品在不同的情況下也可能有不同的公益純度。環境作為公共物品,又呈現出多種多樣的特征,因而也可以進一步區分其類別。就環境公共物品來講,根據其性質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獨占、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的環境公共物品。如土地、森林、礦產、水等各種自然資源,它們都為國家或集體所有(也可為單位或個人承包經營而擁有使用權、收益權等)而具有一定的獨占性和排他性,當然這種獨占性和排他性并不是絕對的,對這些資源的利用和收益是受到一定限制的。一類是不可獨占、不具有排他性的環境公共物品。如大氣(特別是臭氧層)、生態效益、生物多樣性等,不可能為某個個體獨占,其利用也不可能具有排他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開發商抵押回遷房構成詐騙嗎
2020-11-26對違法行為有異議怎么處理
2020-12-01職稱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0-11-15支票保證與支票付款保證的不同之處
2021-01-17朋友圈海外代購假包怎么舉報
2021-03-06喪葬費、死亡撫恤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14房地產開發流程是什么
2021-02-12集資房滿兩年以什么為標準
2021-01-19八級傷殘是什么待遇
2020-12-07國家規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勞動調解書有錯別字還有效嗎
2020-11-18勞動訴訟的審理程序是什么
2021-01-09綜合意外險是否包括駕乘私家車
2020-12-24產品質量責任保險
2021-01-18怎樣區分保險事故發生前后的解除
2020-12-26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1-12走人行道撞了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5保險合同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7為避車造成側翻致路人受傷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10保險代理人作出的口頭承諾對保險人是否具有約束力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