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欺凌者
性格內向、害羞、怕事。
在同學間不受重視,只有很少朋友,在學校中十分孤單。
缺乏與同輩相處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學不滿和反感。
有身體障礙者、有智力障礙者。
沉默、表達能力不佳者。
性格或行為上有異于他人。
與一般毆打的界限
一般毆打行為只是給他人造成暫時性的肉體疼痛,或使他人神經受到輕微刺激,但沒有破壞他人人體組織的完整性和人體器官的正常機能,故不構成犯罪。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毆打行為表面上給他人身體造成了一定的損害,但顯著輕微,即按《人體輕傷鑒定標準》不構成輕傷的,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因此,在區分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時,既要考慮行為是否給人體組織及器官機能造成了損害,又要考察損害的程度。
與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就一般情況講,兩罪并不難區分,但在碰遇故意殺人未遂造成傷害或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兩種情況時,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區別在于行為人是否以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為故意內容。如果行為人無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傷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觀上行為導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傷害罪致死認定;如果行為人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為沒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司法實踐中,要認定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還是殺人,應遵循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實,從行為人與被害人的關系,案件的起因、過程、結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強度、作案的時間、地點、環境條件、行為人作案前后的表現等方面入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與過失致人死亡的界限
在故意傷害致死的情況下,二者相近之處是:在客觀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在主觀上行為人對死亡結果的發生往往都表現為過失的心理態度。二罪根本區別在于,前罪具有傷害他人朝故意,其死亡結果是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而后罪沒有犯罪的故意,是由于過失致人死亡。司法實踐中,依據案情查明行為人有無犯罪故意,對劃清二罪的界限,至關重要。
對于你提出的“校園暴力中的受害者的特點是什么”問題,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有的是比較內向的,覺得好欺負的那種類型,還有就是平時就不怎樣聽話到處惹事的那種,一般沒有多少人喜歡這樣的,不過再如何也不能發生校園暴力。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代理人身損害案件律師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13取得實施強制許可單位可以允許他人實施嗎
2020-12-21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的,應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欠條的訴訟時效怎么計算
2021-03-14贍養費糾紛立案材料要哪些
2020-12-12贍養人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1-03-01放棄繼承權聲明書要公證嗎
2021-03-19事實婚姻一方死亡另一方有權取得死亡撫恤金嗎
2021-01-27公司建立了工會可以解散嗎
2021-01-04自助存包丟失商場是否應當賠償
2020-12-04物業發現違建如何處理
2020-11-30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實習期簽了合同要承擔上面的條款嗎
2020-11-27勞動糾紛可以凍結公司基本賬戶嗎
2021-02-18拒付加班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1-07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法有什么規定
2020-12-22辭職后用人單位不辦理保險交移
2021-03-01可以委托醫護人員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嗎
2021-01-12為非直系親屬投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1-02-28疲勞駕駛保險賠償嗎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