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擾民的賠償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受到環境噪聲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具體的賠償標準,法律暫無明確的規定,具體根據當事人的損失,雙方協商來進行。
這類訴訟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噪聲污染引發的損害賠償案件,實施舉證責任倒置,即對于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噪聲污染具有瞬時性、變化性,危害后果具有潛在性的特點,受噪聲困擾的當事人在侵權行為發生時,應注意搜集和保存有關噪聲侵權事實的有效證據,一般需要相關的專門鑒定機構出具噪聲是否“超標”的書面鑒定結論。
(2)噪聲污染導致的人身損害總是較難聯系其因果關系。居住環境噪聲超值已影響了居民正常的生活、休息,其身體、精神,意味著受影響的居民比他人附著以更多的負荷、噪音污染構成精神損害的事實成立,這種案件原告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如因噪聲污染造成原告神經衰弱等病癥的,原告應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規則承擔舉證責任,即原告須提供造成其神經衰弱等病癥的診斷證明。
(3)我國對于環境污染侵權認定,采取無過錯原則,即無論行為人是否存在主觀上的故意或過失,只要其行為后果產生了超出標準的噪音,產生了污染損害后果,就需承擔侵權責任。另即便排放的噪聲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筑施工噪聲源的噪聲排放標準,但超過《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中規定的區域標準限值,在事實上也構成環境噪聲污染,也構成侵權。根據(民法通則)第83條的規定,被告應當采取措施,消除噪聲污染,賠償原告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拘留人聘請律師有哪些流程
2020-12-23宅基地加蓋二層合法嗎
2021-03-03病假和醫療期的區別是怎樣的
2021-02-25外國投資者未按規定報送投資信息如何處罰
2020-12-10轉賬支票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2-19票據貼現與票據承兌的區別
2020-12-03微商,代購等將如何規范和管理
2021-01-05家暴離婚能請求離婚賠償嗎
2020-11-29未盡贍養義務能否受贈與
2021-03-11結婚程序有瑕疵如何處理
2021-03-19法院解凍銀行賬戶需要多長時間
2021-01-07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勞動合同寫錯劃掉可以嗎
2021-01-22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一般調解程序
2020-11-17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返還性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20汽車丟失保險公司理賠手續
2021-01-20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一車投保兩份交強險能否都獲賠
2021-01-29中國保監會關于2005年下半年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考試有關事項的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