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的法律地位
對于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的地位問題,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經形成了較為統一的認識,相關法律也作出同樣的規定,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屬于網絡服務提供者。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從上述規定可見,網絡交易平臺的提供者僅是網絡服務提供者,系為交易雙方提供虛擬的交易場所,并不參與交易本身,消費者的權益受損首先應向銷售者主張權利而非向平臺提供者主張權利。
2.網絡交易雙方之間是買賣合同關系,交易雙方與交易平臺之間是網絡服務合同關系
因網絡購物而引發的交易糾紛的主體主要圍繞在買家、賣家和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之間,雖然涉及的糾紛主體只有三方,但各地法院在依據三者之間法律關系確立民商事案由時存在合同、買賣合同、網絡購物合同、網絡服務合同、產品責任、侵權責任、消費侵權、消費者權益保障等多種案由。即使同樣訴訟主體爭議相同的糾紛,各地法院確立的訴訟案由也并不統一,各地法院立案案由的不統一既說明本身法律關系比較復雜,也說明各方認識不統一。因此,在解決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能否成為交易雙方之間的網絡購物合同糾紛的適格被告之前,需要理清交易雙方之間及分別與平臺之間的法律關系。
(1)交易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
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向商家購買商品,系通過信息網絡方式訂立買賣合同,雙方由此建立網絡購物合同關系(也即買賣合同關系)。通過信息網絡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本質上與傳統線下訂立的買賣合同并無差別,無非是訂立合同的方式不同,通過信息網絡方式訂立的合同,電子訂單即是合同的體現。而電子訂單上體現的交易雙方就是買家與賣家,因此,買家與賣家是網絡購物合同的相對方。
(2)交易各方與平臺提供者之間的法律關系
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作為網絡服務平臺提供商,依法為買賣雙方提供網絡服務。以淘寶交易平臺為例,任何人注冊成為淘寶會員均需點擊同意并確認《淘寶服務協議》,淘寶依據協議為用戶提供各種網絡平臺服務,包括但不限于店鋪管理、商品或服務的銷售與推廣、商品或服務的購買與評價、交易爭議處理等。因此,淘寶會員與淘寶之間建立的是網絡服務合同關系。
3.消費者選擇按照網絡購物合同糾紛起訴時,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是適格被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因此,許多消費者基于該規定將平臺提供者列為網絡購物合同的共同被告。
筆者認為,消費者的該做法實際上混淆了合同之訴與侵權之訴。雖然因網絡購物而發生爭議,消費者可能基于合同主張違約責任,也可能基于侵權主張侵權責任,存在合同之訴與侵權之訴競合情形時,消費者享有選擇權,但二者只能選其一,不存在兼得情形。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平臺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是平臺在存在明知或應知的過錯情形下,而未采取措施所造成的損失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由此可見,平臺承擔的是過錯情形下連帶侵權責任,并非網絡購物合同下的嚴格合同責任。消費者在起訴賣家主張違約責任的買賣合同糾紛中一并主張平臺承擔侵權意義上的連帶責任,顯然是混淆了合同之訴與侵權之訴。
因此,在消費者選擇按照網絡購物合同起訴的情形,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無論如何不會承擔買賣合同上的嚴格合同責任,因此,平臺提供者不應成為網絡購物合同的共同被告,即平臺提供者不是網絡購物合同糾紛的適格被告。
(以上內容均摘編自《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是否是網絡購物合同糾紛的適格被告》,載于《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16年第1輯(總第65輯),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作者: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法院法官成文娟。)
相關案例
1.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是網絡購物合同糾紛的適格被告——鄒昌綠訴上海寶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浙江天貓網絡有限公司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
本案要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提供者僅是為交易雙方提供虛擬的交易場所,并未參與交易本身,不屬于交易的相對方,在交易雙方的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中,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平臺提供者不是適格被告。
案號:(2015)杭余商初字第791號
審理法院: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法院
來源:《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16年第1輯(總第65輯)
2.網絡交易平臺履行了事前審查義務且未參與商家的虛假宣傳行為,不應對此承擔連帶責任——呂震與嵊州市分貝電器有限公司、浙江天貓網絡有限公司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上訴案
本案要旨:網絡商品交易平臺作為第三方平臺,在商家入駐平臺時已履行了相應的事前審查義務,雖然商家在經營過程中存在虛假宣傳行為,但第三方交易平臺并未參與,且在消費者提出維權請求后及時采取必要措施,不應對商家的行為承擔連帶責任。
案號:(2015)浙麗商終字第435號
審理法院:浙江省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
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2015.12.26
3.網絡交易平臺僅為商品交易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并非商品買賣合同的相對方——劉艷清與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上訴案
本案要旨:網絡交易平臺僅為商品交易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并非商品的銷售者,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不能證明網絡交易平臺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而未采取必要措施,且網絡交易平臺能夠提供銷售者的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碼和有效聯系方式,消費者應向商品銷售者要求賠償。
案號:(2015)一中民(商)終字第6908號
審理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2015.11.03
4.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能夠提供涉案賣家的真實信息,不應與賣家承擔連帶責任——鐘偉與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
本案要旨: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僅為賣家和消費者的交易提供服務,并未參與交易。在消費者和賣家發生糾紛后,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能夠提供涉案賣家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不存在明知或者應知涉案賣家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情形,不應承擔連帶責任。
案號:(2014)杭余商初字第2095號
審理法院: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法院
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2015.02.02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3修正)
第四十四條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2.《網絡交易管理辦法》
第二十二條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應當是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并領取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
前款所稱第三方交易平臺,是指在網絡商品交易活動中為交易雙方或者多方提供網頁空間、虛擬經營場所、交易規則、交易撮合、信息發布等服務,供交易雙方或者多方獨立開展交易活動的信息網絡系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肇事致死還賠錢嗎
2020-11-13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有哪些規定
2021-01-13股東直接訴訟的特點有哪些
2020-11-14專利權評價報告官費
2021-02-21離婚給孩子的錢監護人有權利花嗎
2021-02-07銷售折扣合同中是否要約定折扣率
2020-12-29什么是合同撤銷權
2020-12-01純包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07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勞動合同終止是否包括勞動合同解除
2020-11-19退休離職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6疫情單位要求在家休息有工資嗎
2021-03-18我國法律對勞動爭議仲裁管轄權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29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及分類有哪些
2021-01-08定期壽險購買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7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產品責任法律了解
2021-03-08網絡上訂立的保險合同需要注意音頻形式的說明
2020-11-20保險公司可否直接給付賠償金
2020-12-04只因遲延理賠 多付5.5萬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