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趙某(男)與王某(女)在歌舞廳邂逅相識,之后兩人便開始交往,2008年6月,為表明自己的忠心,趙某以王某的名義購買了某花園小區商品房一套。2010年12月,趙某和王某開始在購買的房內共同居住,此后,趙某曾多次提出辦理結婚手續,但王某一直以各種理由拒絕。不久王某以雙方性格不合、不能繼續交往為由將趙某趕出家門,拒絕趙某再次進入房屋。無奈之下,趙某于2011年3月起訴至法院,要求王某返還不當得利價值45萬元的商品房一套并承擔案件的訴訟費、保全費等費用。
分析:雖然當初原告趙某購房并為標明是為結婚而贈與,但是雙方存在共同居住的事實,而且趙某多次提出辦理結婚手續的要求,可以認定趙某的贈與是以結婚為目的,是附條件的贈與,現在雙方結婚不成,被告王某就失去了占有該房屋的法律依據。
理由:
一、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條規定:“贈與可以附義務。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如果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撤銷權人撤銷贈與的,可以向受贈人要求返還贈與的財產。
二、雖然此處的以結婚為目的的贈與同附義務的贈與合同之間不是完全吻合,但也存在一些相似之處,可以被理解為一種附條件的贈與,這個條件就是受贈人同意與贈與人結婚。如果最終雙方沒能結婚,就應當仿照附義務合同的有關規定,由受贈人返還贈與人的贈與物,對于這種以結婚為目的的贈與,其實就可以視為傳統意義上的彩禮。
三、一般來說,對于巨額給付的生活資料,給付一方是建立在將來締結婚姻、共同生活的基礎上才進行的,可以說這樣的給付是非常具有針對性和有條件性的。在雙方沒有辦法繼續戀愛關系、結婚共同生活的情況下,受給付方繼續占有給付的貴重物品、生活資料就失去了事實上、法律上的依據。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的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受贈一方已經無權繼續占有這類物品,給付方可以依法要求其返還贈與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民間借貸判決生效后下一步怎么辦
2021-02-04合伙人退股如何清算
2021-01-12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期限除斥期間
2020-12-05假釋與減刑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9消費者享有哪些基本權利
2020-12-24五保戶的監護人是誰
2021-03-09房產證抵押貸款所需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4保安合同終止要留存多久
2020-12-28勞務合同要注意些什么
2021-02-20建筑用工是否允許勞務派遣
2021-01-05勞動糾紛是否堅持屬地管理
2021-02-21人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
2020-12-27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初探
2021-01-25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保險責任糾紛中有哪些常見法律問題
2021-02-06論保險合同的有效訂立
2021-03-02車燈砸壞保險拒賠合理嗎
2020-11-26隱名被保險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1-01-202020年棚改,房屋拆遷補償怎樣計算
2021-03-15拆遷買的安置房可以轉讓嗎
2020-11-10拆遷獎勵的標準是什么呢,去哪里查詢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