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待證事項
一般侵權行為構成要件是:過錯的存在,損害的發生,過錯與損害發生之間的因果關系。依照侵權責任法以及民法通則和產品質量法的規定,產品責任是一種典型的嚴格責任。其構成要件為:缺陷存在,損害的發生,存在的缺陷與損害之間因果關系。與一般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相比;缺陷替代了過錯,其余部分相同。具體案件法律關系中要查明的法律事實,即待證事項。在產品責任中,筆者認為依構成要件而產生的需要證明的法律事實與待證事項是相同的。即缺陷存在,損害之發生,缺陷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事實的缺失導致構成要件的缺失或無法證成,其后果是訴請法律關系不成立。但是待證事項本身未表明舉證責任分配。舉證責任源于民事訴訟法及證據規則的規定,舉證責任分配目前有三種方式:1、民訴法原則規定:誰舉張-誰舉證;2、法律具體規定;3、法官根據案件情況,適當分配。如張某訴某燃氣熱水器有限公司賠償案中,原告用技術監督部門的檢測報告證明產品的缺陷——一種直排式煙道,不符合國家標準來證明產品存在的缺陷。用法醫報告以及環境檢測報告證明受害人系吸入過量的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來證明損害事實及因果關系。法院審理認為,該產品責任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而支持了原告的訴請。
第二、產品缺陷的證明
在我國,產品責任中舉證責任原則上未發生根本性變動。原告要證明1、產品缺陷之存在;2、損害發生事實;3、損害系產品缺陷造成的(即因果關系)。而無須證明被告有過錯,舉證責任并沒有發生倒置。具體案情千差萬別,但是要原告完成全面的舉證責任很困難。下面分類討論關于缺陷以及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在因果關系損害事實比較明確的情況下,往往就缺陷舉證責任的爭議很大。這是個難點,如何處理,我們從具體案例中尋找答案。
最高院編選的100個侵權案例中的陳*金、梅*鑫訴日本三菱汽車工業株式會社損害賠償案中,原告使用交警勘驗筆錄、事故認定書等證據證實汽車在正常行使下擋風玻璃突然炸裂,進而證明汽車存在缺陷事實。筆者認為,汽車擋風玻璃均存在著爆裂的危險(即缺陷),這種缺陷是一種可能性。是一種潛在的趨勢。就產品性能而言汽車擋風玻璃是不能在行駛中爆裂的。而客觀事實是爆裂了的,即潛在危險爆發了,實現了,現實化了。因此,筆者理解為原告證明缺陷的具體表現形式就完成了對產品缺陷的舉證責任。
要原告證明法定標準式的缺陷是件困難的事,因使用者或受害者在產品知識上缺乏而無法完成。如按缺陷的一般標準考慮:任何產品都應能正常使用,而不致于在使用時自毀自滅甚至傷及人身,這是產品應具有正常功能,如彩電、冰箱、插座、汽車等在使用時是不能爆炸起火的,也不能帶電傷人。而如發生這樣的情形,則產品顯然存在缺陷。因此,如受害人能證明產品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出現自毀、自滅、傷人毀物情形存在,即是證成了產品存在缺陷。那么被告要證明為什么會爆裂,即是內在質量原因還是其他外在原因造成爆裂。不能證明,則因舉證不能,而認定存在質量原因——缺陷。
但問題又產生了,如果證明該產品符合法定標準,是不是意味著產品不存在缺陷呢?筆者認為不能。符合法定標準,仍然要滿足一般安全標準。如張*杰訴**汽車公司產品責任一案,終審判決就是采納這一觀點的[(1996)海民初字第3216號判決書]
第三、舉證責任轉換
有觀點認為上述案例中原告的舉證僅為缺陷的表面證據(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尚不能完全證實產品存在缺陷,因為沒有排除其他原因造成損害的可能。筆者認為這是對的。如果被告能證明是其它原因造成的,則不能認定產品存在缺陷;如果被告不能證明是其他外在原因造成,則因舉證不能,而認定存在質量問題。此時,就出現了因誰主張-誰舉證這一基本原則要求而導致舉證責任轉換。被告僅僅抗辯或發表質質證意見是不足以推翻原告證明事實的。在這種情況下,應當由生產者承擔了產品不具缺陷的舉證責任。實踐中亦有法院主動進行舉證責任適當分配的判例,給生產者賦予一種義務和證明機會。否則會導致所有產品都有缺陷的錯誤命題,無限制的加大生產者責任。
外國法院對上述問題亦有相同經驗可供借鑒。臺灣民法學家王*鑒在《商品制造人責任》一文中認為,如何克服產品缺陷的舉證責任問題:判例有的采用表面證據,亦有采用事實說明原因之法則。德國聯邦法院利用舉證轉換之技術,解決商品制造人責任之難題,具體內容是制造人需證明商品并無缺陷事實,如肇事損害原因不能澄清,后果應由制造人承擔。
第四、因果關系的證明。
因果關系的證明,在缺陷損害事實比較明了情況下,訴訟雙方爭議很大。這是有些產品責任案件不同于一般侵權案件之處。如啤酒瓶爆炸傷人案,無須就因果關系進行單獨舉證,比較直觀。有些產品責任案件,因果關系不十分明了,如中毒,就需要舉證。但是,由原告證明也是件困難的事,個中涉及到很多技術方面的難題。筆者認為思路也是從案例中尋找。
證明當事人主體資格的證據
1、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或戶口本等。
2、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提交主體登記資料,如工商營業執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記機關出具的工商登記清單,社團法人登記證等。
3、當事人在訴爭的法律事實發生后曾有變更的,應提交變更登記資料。
4、當事人為產品責任糾紛中死者親屬的,應提交死者第一順序繼承人的證明及繼承人基本情況的證明。
證明雙方當事人民事法律關系成立的證據
原告因使用被告生產或經營的產品而所受到的損失,如病歷、被損毀物品的購物發票等。
被告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據
1、致使原告人身、財產受到損害的是被告生產或經營的產品的證據,如購物發票等。
2、質檢部門就被告生產或經營的產品的性能所做的鑒定結論等。
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有具體訴訟請求的,應提交訴訟請求金額的計算清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電話辱罵他人怎么處理
2021-02-27單位集資房滿2年可以出售嗎
2021-02-20公民應如何維護自己的榮譽權?
2021-02-15什么是域名仿冒注冊商標
2021-01-19<交通事故篇> 何為飲酒駕車、醉酒駕駛,該如何處罰?
2021-03-11剝奪政治權利作為一種附加刑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第一查封人有優先受償嗎
2020-12-30單位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受傷、死亡的,應當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0-12-13云南省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6實習期離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1-01-04在校學生實習期間受傷是否算工傷
2020-12-04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酒后溺亡意外保險賠嗎,哪些情況意外險不賠
2021-01-02飛機延誤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28海洋貨物運輸保險索賠期限
2021-01-18貨損保險合同代理是如何發生的
2021-02-21保單質押率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8保險索賠有什么規定
2021-03-03保險費率是否適用價格法
2021-02-22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