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種不同產品質量責任
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產品品種越來越多,伴隨而來的產品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多,如何正確認識這些產品質量糾紛準確適用法律和保護當事人各方合法權益的關鍵所在。
根據《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產品質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準。(二)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但是,對產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說明的除外;(三)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該條款對產品質量規定了三項要求,不符合要求的為不合格產品,因產品質量不合格而引起的責任稱為產品質量責任。產品質量責任是指因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的有關法規、質量標準以及合同規定的產品適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給用戶造成損失后,由產品的生產者和經銷者所承擔的民事責任。這里的損失既包括不合格產品對用戶的經濟效益的影響,也包括不合格產品給用戶及他人的人身和財產造成的損害。因此,這種民事責任既包括了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即產品質量違約責任,又包括了因產品質量問題而引起的一種特殊的損害賠償責任,即產品質量侵權責任。鑒于這二種責任分別由不同的實體法調整,本文試就它們各自的內容、特點及處理談點淺見。
二、產品質量侵權責任和產品質量違約責任的區別
產品質量侵權責任和產品質量違約責任都是行為人實施民事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后果,但因責任基礎不同而有很大的區別:
(一)、兩種責任的性質不同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不當得利返還責任等屬于一個階位的民事責任。產品質量侵權責任是指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不特定人)的人身、財產損害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產品質量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按此規定,不符合有關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指標、行業指標的產品也被視為一種“缺陷”。有學者針對我國這樣的立法指出,判斷產品危險合理與否存在兩種標準:一般標準,即一個善良之人在正常情況下對產品安全性的合理期望;法定標準,即國家或行業對于某些產品制定的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專門指標。那么這兩種判斷標準是否有重疊的區域?它們的關系又是怎樣的呢?普遍認為,當存在國家或行業具體的安全標準時,只要證明該產品沒有達到這一標準,即無須再去證明它是否具有不合理的危險,直接認定存在“缺陷”;假如沒有有關特殊的安全標準,則適用普遍標準加以判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網帖侵權責任原因不明的怎么處理
2020-12-23一房二賣糾紛該怎么做
2020-12-27承運人是否有法定留置權
2020-12-23擔保人被拉黑怎么解決
2020-11-29合伙企業成立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1-02-07執行異議復議規定的基本原則和10個核心問題解讀
2021-01-09無故毆打他人如何處罰
2021-01-13贈與人可以自由撤銷贈與嗎
2020-12-11先予執行的裁定有何效力
2020-12-27仲裁協議的獨立原則是如何的
2020-12-15房屋抵押擔保有時效性嗎
2021-01-02格式合同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2021-02-22委托合同該怎么解除
2021-01-21房產中介能能否索要中介費
2020-12-29勞動者月中入職當月是否有工資
2020-11-22實習期間下班后摔倒,誰的責任
2021-01-06經濟性裁員定義
2020-12-07交通意外險與航空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1-01-06意外傷害險的賠與不賠
2020-11-30家庭財產保險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