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咨詢】
我是一名小品演員,在本地算得上明星,且擁有很多粉絲。一家公司出于促銷目的,讓一名相貌酷似我的員工,采用我的通常扮相,使用我為觀眾所熟悉的肢體語言,制作成影像宣傳其產品,并在電視、網絡等媒體中滾動播放。由此導致許多人誤認為我參與了廣告拍攝或代言其產品。近日,我曾多次要求公司停止侵害。但公司認為,因其在廣告中并沒有顯示我的身份,也沒有用任何方式提示演員與我有關,故不構成侵權。請問:公司究竟是否侵犯我的肖像權?
【律師解答】
公司之舉侵犯了你的肖像權,必須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判斷一種行為是否構成侵權,取決于其是否符合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這些要件包括:有違法行為、有損害的事實、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4個方面。而該公司的行為與之吻合:一方面,《民法通則》第100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贏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這里所指的使用包括直接使用和間接使用。
本案中,模仿者表面上是在使用自己的肖像,但實際上是在通過與你相貌的相似性等因素間接利用你的肖像,且公司事先并未經過你同意,目的也是為了贏利,即其行為違法。
另一方面,許多人已經誤認為你參與了廣告拍攝或代言公司產品,使你的形象被商業化,自然不可避免地會對你的社會評價造成一定影響,如此模仿也使你失去了本應當屬于自己的商業機會,從而受到相應損害。
再一方面,如果沒有公司的“假冒”,自然也就不會有對應損害的發生,即兩者之間具有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因果關系。
第四,公司員工與你長相酷似,本身并沒有過錯,也不產生對任何人的說明義務。但如果公司利用其對你的行為舉止進行模仿,容易導致公眾產生混淆,公司和模仿者就應當兼顧公眾利益以及你的個人利益,盡到說明義務,告知公眾模仿者并非你本人,以免引起公眾的誤解。
毋庸置疑,公司明知應當表明真實身份而未表明,堅持讓酷似你的員工,采用你的通常扮相,使用你為觀眾所熟悉的肢體語言,明顯就是為了混淆視聽,希望通過展示與你相似的肖像和故意放棄說明義務,使公眾產生誤解,進而達到利用你肖像的目的,即具有主觀上的惡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處理非法轉租問題
2021-03-15小區物業是否有權處理違停車輛
2020-11-23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條件有哪些條件
2020-11-27出版單位應如何避免侵權
2021-01-10行政處罰超過多長時間不再罰
2020-12-17物業能在合同到期后收取物業費嗎
2020-12-12協議離婚,如何要回我的買車資格
2021-01-30遺產繼承超過多少年不得再提起訴訟
2021-02-13如果房產被抵押房產證有顯示嗎
2021-02-21房屋所有人可以為他人設立居住權嗎
2021-03-22勞動關系轉移證明
2021-01-17交警調解后怎么和保險索賠
2021-01-02汽車必交的保險有哪些
2020-11-15保險欺詐全方位解析
2020-12-30CIP 運費和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2021-01-30土地轉讓范文
2021-02-24房屋拆遷產權置換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3樓房多少年后必須拆除
2020-12-23農民拆遷安置房如何交易
2021-01-232020國家棚改最新政策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