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咨詢】
我是一名小品演員,在本地算得上明星,且擁有很多粉絲。一家公司出于促銷目的,讓一名相貌酷似我的員工,采用我的通常扮相,使用我為觀眾所熟悉的肢體語言,制作成影像宣傳其產品,并在電視、網絡等媒體中滾動播放。由此導致許多人誤認為我參與了廣告拍攝或代言其產品。近日,我曾多次要求公司停止侵害。但公司認為,因其在廣告中并沒有顯示我的身份,也沒有用任何方式提示演員與我有關,故不構成侵權。請問:公司究竟是否侵犯我的肖像權?
【律師解答】
公司之舉侵犯了你的肖像權,必須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判斷一種行為是否構成侵權,取決于其是否符合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這些要件包括:有違法行為、有損害的事實、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4個方面。而該公司的行為與之吻合:一方面,《民法通則》第100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贏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边@里所指的使用包括直接使用和間接使用。
本案中,模仿者表面上是在使用自己的肖像,但實際上是在通過與你相貌的相似性等因素間接利用你的肖像,且公司事先并未經過你同意,目的也是為了贏利,即其行為違法。
另一方面,許多人已經誤認為你參與了廣告拍攝或代言公司產品,使你的形象被商業化,自然不可避免地會對你的社會評價造成一定影響,如此模仿也使你失去了本應當屬于自己的商業機會,從而受到相應損害。
再一方面,如果沒有公司的“假冒”,自然也就不會有對應損害的發生,即兩者之間具有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因果關系。
第四,公司員工與你長相酷似,本身并沒有過錯,也不產生對任何人的說明義務。但如果公司利用其對你的行為舉止進行模仿,容易導致公眾產生混淆,公司和模仿者就應當兼顧公眾利益以及你的個人利益,盡到說明義務,告知公眾模仿者并非你本人,以免引起公眾的誤解。
毋庸置疑,公司明知應當表明真實身份而未表明,堅持讓酷似你的員工,采用你的通常扮相,使用你為觀眾所熟悉的肢體語言,明顯就是為了混淆視聽,希望通過展示與你相似的肖像和故意放棄說明義務,使公眾產生誤解,進而達到利用你肖像的目的,即具有主觀上的惡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商投資企業增資流程有哪些
2021-01-12二手房交易中陰陽合同的效力
2021-02-11央視曝銀行卡黑市,銀行卡被盜怎么維權
2021-01-25前罪未執行能否認定累犯
2021-03-22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8在試用期離職領導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22雇傭關系的賠償責任是什么
2021-02-25離職后利用公司的商業機密合法嗎
2021-02-01關于終身人壽險的相關知識
2020-11-11投資型保險與傳統保險的區別
2021-01-29人身意外險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1-26航班延誤險的規定
2021-02-24向保險公司理賠的程序
2021-02-27保險合同責任免除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30專家提醒: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6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交通保險理賠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2021-02-03保險司法鑒定可以自已做嗎
2021-01-22保險合同在何種情況下需要變更
2021-01-08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規則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