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緊急避險的本質分析
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在性質上有較大差別,正當防衛是合法權益與不合法侵害之間的矛盾,而緊急避險是兩個合法權益之間的沖突。刑法之所以規定緊急避險不負刑事責任,主要是因為在緊急狀態下,兩種利益不能同時并存,法律要同時保護這兩種利益已力不能及,所以對一方為保全自己、他人或者公共利益,而犧牲了另一方的利益的行為不加以懲罰。所以,緊急避險的本質在于,當兩個合法權益相沖突,又只能保全其中之一的緊急狀態下,法律允許為了保全較大的權益而犧牲較小的權益。這是法律在其所保護的利益相沖突的情況下所做出的不得已的規定。
我國民法和刑法學者大多認為緊急避險是合法行為。但是筆者認為緊急避險雖然不具有刑事違法性,但也并非均為合法行為。因為它在原則上具有民事違法性,正如我國民法通則第129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它損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這也是避險者或受益者通常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理由所在,如果說緊急避險都是合法行為,不可能存在實施了合法行為還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情況。
同時我國有不少學者認為緊急避險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重要權利,同時也是一項重要的義務。有條件能夠實施緊急避險的公民,遇到國家、集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遭受危險時,都應當實施緊急避險。但是在筆者看來,緊急避險并非權利行為。因為其一,如果肯定緊急避險是權利行為,那就意味著對方有忍受侵害的義務,這當然是不公平的;其二,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這就意味著凡是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不可能是權利的行為,而緊急避險損害的正是他人的合法權益;其三,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29條的規定,在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情況下,緊急避險人尚有承擔民事責任的可能性,那又怎么能說緊急避險是權利行為呢?說緊急避險是公民應盡的義務,更不妥當。因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這是傳統道德的基本觀念。損人利己”歷來為世人所不齒。舍己為人”雖是道義之舉,但損害一方的利益以救助另一方,則并不值得頌揚。因此,緊急避險不能說是公民應盡的義務。
所以,從以上對緊急避險的本質分析來看,對于一般公民我們也不提倡在本人的利益面臨緊急危難的情況下,犧牲他人或公共的利益來保存自己的利益。[1]如果是關于本人的危難,行為人不實行避難而選擇忍受危難的話,不僅不違反法律,而且會在社會道德上受到稱贊;如果是關于他人危難,行為人沒有義務必須為他人避難,行為人選擇不去實施避險,也不發生違反法律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質押物不足以清償財產怎么辦
2021-01-0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房子抵押后還能買賣嗎
2021-02-15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手續如何規定
2021-02-27如何計算二次離婚的六個月時間
2021-03-10非婚生子可以繼承生父遺產嗎
2021-01-08民間送養行為是否違法
2021-01-27房屋贈與合同怎樣寫才生效
2021-01-22放棄繼承權將不會產生代位繼承
2021-01-01遭遇家暴認定困難,家暴維權有舉措有哪些
2020-11-28誰有權提出撤銷脅迫婚姻
2020-12-20交通事故工傷的待遇
2021-02-24申請勞動仲裁時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3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條件有哪些
2020-12-06簽定入職擔保書違反勞動法嗎
2021-02-11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8競業限制代簽合同的效力
2020-12-05國家對標準工作時間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0部門取消可否成為企業單方調崗的合法理由
2020-12-09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