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構成對象錯誤是造成其它人受到傷害了嗎?
構成錯誤的對象同樣也會承擔責任,同一犯罪構成內的對象錯誤的意思就是犯罪嫌疑人錯誤的傷害到了其他受害者,比如犯罪嫌疑人實際上是想傷害跟自己鬧矛盾的同事的,前期掌握好了當事人居住的地點,但是到居住地點實施傷害行為的時候,不小心傷害到了同事的配偶,這就屬于對象錯誤。
1、行為人因為誤認導致預定指向的對象與實際指向的對象不一致,而這種不一致仍未超出構成要件的范圍。
2、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
3、犯罪構成作為認定具體犯罪的標準和規格,無論對司法實踐還是刑法理論,都具有重大意義。
1)犯罪構成是定罪量刑的法律標準
2)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負刑事責任的根據
3)犯罪構成所我國刑法理論的基礎和核心
二、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三、一審刑事案件審理時間一般是多久?
一審法院的正常審理期限(一般為2個月,至遲不超過3個月,特殊情況例外)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一審案件常見的審限應當在三至六個月。
綜合上面所說的,犯罪的時候構成了錯誤的對象,那么這種行為就是傷害到了不該傷害的人,對于此行為同樣也會按故意傷害罪來進行處罰,同時在判決的時候也會按受害者具體受傷的情況來進行判定,所以,不管是傷害到了誰都不應該利用不合法的方式來解決。
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故意傷害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故意傷害罪有未遂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拘留交的保證金會退嗎
2021-02-26網絡造謠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15求職者對試用期有哪些誤區
2021-03-20原產地標記如何認證
2020-12-31道路交通事故協議書格式
2021-03-20繼承權的放棄有什么要求
2020-12-23交通事故認定書一直沒下來怎么辦
2021-01-27房子解押和過戶可以同時進行嗎
2021-01-03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勞動關系發生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06什么是人壽保險,投保壽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2保險合同是有償合同
2021-01-12保險合同部分無效會影響合同效力嗎
2021-02-22法律對人身保險的投保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4保險合同案件的特點、問題及對策
2020-12-05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2-03人身保險可以重復賠償嗎
2020-12-252020春運返鄉險最高賠付10萬元
2020-12-23從一起賠案看保險公估的幾個法律問題
2021-03-16投保人死亡后怎樣變更投保人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