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約定履行期限的債權,權利人在債權成立后可以隨時主張權利,應從債權成立之日起算。
①權利主張說認為,沒有約定履行期限的債權,全力人可以隨時主張權利,義務人也可以隨時履行義務,在權利人沒有主張權利以前,義務人沒有履行義務,不能確定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因此,訴訟時效應從權利人第一次主張權利時起算。
②筆者認為,權利主張說較為合理。權利可*使說以權利可*使作為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標準,采用的是客觀標準。該標準沒有顧及權利人的主觀狀態,這種立法往往與較長的時效期間相聯系,我國以客觀標準起算訴訟時效期間是20年,這是最長的訴訟時效期間。我國以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作為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時間,這種時效起算標準與我國較短的訴訟時效相適應。我國普通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如果以權利可*使作為標準,完全不顧權利人主觀上是否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不利于權利的保護。沒有履行期限的債權,債權人可以隨時主張權利,債務人可以隨時主動履行債務。在債權人主張權利前,債務人沒有履行義務并不構成違約,故不能主觀上推定債務人不履行義務。由此推及,在債權人沒有主張權利的情況下,不能認定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因此,只有履行期限確定后,債務人沒有在期限內履行債務,才能確定債權人知道或應該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
基于以上分析,對于沒有約定履行期限的債務,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
(1)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并向債務人明確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人明確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
(2)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債務人明確拒絕履行債務的,訴訟時效應從債務人明確拒絕履行債務時起算。既然債務人明確表明其不履行合同義務,權利人毫無疑問應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
(3)債務人向債權人出具履約計劃,債權人沒有提出異議,從履約計劃載明的最后履行期屆滿之日起算。沒有履行期限的債務,債權人和債務人可以通過協商的方式確定債務的履行期限,債務人單方面提出履行計劃,債權人沒有異議,視為債權人默認。此時,債務的履行期限基于雙方的意思表示發生變化,由不確定轉變為確定。債務的履行期限已經確定,與一般有明確履行期限的債權并無兩樣,自當從履行期限屆滿后起算訴訟時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損害賠償民事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9無證經營罰款多少錢
2020-12-08質押物是否可以自行變賣
2021-03-03交通事故處理程序有什么流程
2021-01-19夫妻一方失蹤,一方如何申請離婚
2021-02-27起訴離婚最快多長時間
2021-01-30精神病人監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1-17遺產分配糾紛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20消費者用POS機刷卡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6委托擔保合同
2020-11-26如何打專利官司
2021-02-07試用期是勞動合同期限法律規定嗎
2021-01-21勞務派遣資質是否全國有效
2021-02-10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與人壽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12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是如何運用的
2020-11-21交通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7飛機延誤2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19保險合同的變更與終止發生是由哪些
2020-12-11保險公司未具體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條款不能免責
2020-12-06保險公司能幫助索賠嗎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