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的過失犯罪怎么處理?
犯罪嫌疑人的主觀心態分為犯罪故意和犯罪過失;犯罪分為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
《刑法》第十四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也即犯罪嫌疑人的主觀心態是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又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以及明知必然發生危害結果而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間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
《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也即犯罪嫌疑人的主觀心態是犯罪過失。
犯罪過失又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與過于自信的過失。
疏忽大意的過失,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結果的心理態度。
二、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
1、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2、過失犯罪行為本身是錯誤行為,即屬于不適當的、應當受到譴責的行為。
3、一般情況下,過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時刑法才將其規定為犯罪,行為人才承擔刑事責任,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是表現在主觀意志上,而是體現在客觀效果上。
由于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體如下:
1.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2. 《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為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為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3.《刑法》對過失犯罪規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
在法律中規定了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在根本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因為過失犯罪和故意犯罪都是造成了一定的后果,所以說司法機關都是會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處罰的,即使是過失犯罪也是發生了違法犯罪行為,所以在量刑時也是不會對過失犯罪的當事人從輕處罰。
什么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批捕起訴的幾率大嗎
2021-03-01男子炫耀自己有錢回家途中被搶該怎么辦
2021-02-09終結審查決定書適用情形
2020-11-20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8條罰款多少
2021-02-18財產保全涉及夫妻雙方嗎
2020-12-19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房產證抵押會不會過戶
2021-01-11如何避免租房定金糾紛
2020-12-15未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0-12-28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認定
2020-11-25簽訂勞動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7人壽保險理賠所需哪些材料
2021-02-24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23保險期間屆滿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2-31未避讓斑馬線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8互聯網保險怎么分紅
2020-12-28保險公司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10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情況下變動
2021-01-05拆遷安置房買賣注意事項
2020-11-17宅基地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