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時效作為消滅時效,是指在法定期間內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則產生相應法律后果的制度。訴訟時效制度在各國民法的規定中,均為強行性規范,不屬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范圍,其強行性表現為,訴訟時效的期間不得由當事人約定,訴訟時效利益不得由當事人預先拋棄。那么,對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的債務進行履行,法律是否予以保護?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這條規定肯定了當事人自愿履行超過訴訟時效的債務受法律保護。法釋(1999)7號《批復》則從“對原債務重新確認的角度”對超過訴訟時效的債務予以保護。這個《批復》是針對河北高院《關于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信用社向借款人發出的“催收到期貸款通知單”是否受法律保護的請示》作出的答復意見,內容是:“對于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信用社向借款人發出催收到期貸款通知單,債務人在該通知單上簽字或者蓋章的,應當視為對原債務的重新確認,該債權債務關系應受法律保護。與該批復精神一致的司法解釋還有最高人民法院法復(1997)4號批復《關于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達成的還款協議是否應當受法律保護問題的批復》,該批復認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雙方就原債務達成還款協議的,應當依法予以保護。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以(2003)民二他字第59號函復重慶高院,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債務人向債權人發出確認債務的詢證函的行為可參照法釋(1999)7號批復的規定進行認定和處理。
上述批復不同于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八條的規定,無論是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達成還款協議還是債務人在逾期貸款催收文書上簽收,其著眼點均在于雙方對超過訴訟時效的債務進行了重新確認。當事人雙方對原債務進行重新確認,受法律保護的理論基礎是成立了一個新的合同關系。這種觀點建立在勝訴權消滅說的基礎上。按照勝訴權消滅說的理論,訴訟時效完成后權利人只喪失了勝訴權,即請求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但并未喪失其實體民事權利,也沒有喪失程序意義上的訴權。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債權人的債權仍然存在,只是變成了自然之債。債權人和債務人對原債務進行重新確認,是就原債務的履行達成了一個新協議,產生了一個新的合同關系,依據民法通則第九十條的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因此,當事人雙方達成的這個繼續履行原債務的新協議應受法律保護。
在適用該批復時應注意當事人雙方的行為是否足以形成對原債務的重新確認。借貸雙方對逾期債務進行重新確認,是一個雙方法律行為,只有雙方對履行原債務達成一致,符合合同的成立要件,才能認定為成立了一個新合同,對原債務的重新確認,一般應具備以下條件:第一,債權人行使債權請求權應有明確的催收表示,應結合文書的名稱和內容綜合判斷;第二,逾期催款通知應得到債務人的認可和同意,有愿意繼續履行的意思表示。
目前也有一種觀點認為,訴訟時效的效力應采抗辯權發生說,債務人在逾期催款文書上的簽收行為是對訴訟時效抗辯權的事后放棄,義務人沒有行使此項抗辯權,則在權利人向義務人主張權利時,義務人仍然應當履行自己的義務,否則,即為違法。筆者認為,這種學說與勝訴權消滅說在對超過訴訟時效的債務的保護方面并無矛盾
關于前面文章(《最高關于已過訴訟時效的重要批復匯總(二)》)所提及的貸款對賬簽證單無催收意思,不應視為安徽投資集團主張債權。
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互發對賬單進行對賬結算的情況很普遍,司法實踐中,法院對對賬單能否作為催收文書的認定也不完全統一。本案安徽投資集團向臨泉縣供電局發出的“貸款對賬簽證單”,能否認定為《批復》中所指的催款通知書,應結合“貸款對賬單”的用途和內容來進行判斷。根據銀監會、銀行等有關人士提供的咨詢意見,貸款對賬簽證單是反映資金的進出走向和數額的文書,用于借貸雙方核對賬目,而銀行等金融機構催收貸款一般都用固定格式的催款通知單或催收逾期貸款通知單。本案貸款對賬簽證單的內容,反映了貸款本金數額和債權人單方計算的利息數額,但并沒有催收或要求繼續履行的明確意思,因此,本案貸款對賬單不屬于(1999)7號《批復》中所指的催收逾期貸款通知書。
債務人簽署“通知收到”的行為,不具有償還過期債務的意思:
債務人臨泉縣供電局的局長張修法在“貸款對賬單”上簽署“通知收到”,不同于普通的簽字或蓋章行為,一是其對貸款對賬單中所列本金和利息的數額是否認可,意思表示不清楚;二是“通知收到”的表述反映了債務人接收對賬單的客觀事實,但推斷不出其有同意繼續履行債務的意思。
因此,債務人在沒有催收內容的對賬簽證單上的簽收行為,不能認定為債權人和債務人就原債務的履行進行了重新確認。
維護訴訟時效的制度剛性,對超過訴訟時效債務的保護應適度從嚴。
在此案的審查過程中,有一種意見認為法律應作有利于保護債權人的解釋,對債權人主張債權的意思不應過于苛刻,只要債務人簽收了就應視為其同意履行債務。
我們認為,保護債權人利益是司法實踐應該堅持的一個基本價值取向,當債務人主張訴訟時效抗辯權時,應盡量作有利于債權人的解釋,這一價值取向無可厚非。但超過訴訟時效的債務,屬于自然債務,對自然之債的保護應不同于普通債權,要適度從嚴,以維護訴訟時效的制度剛性。法律設置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就是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這也是交易安全和快捷的基本要求。安徽投資集團在債權到期5年內一直不主張權利,是對自己權利的怠于行使,其應對自己未及時主張權利承擔相應的法律風險。從維護訴訟時效的法定性和制度剛性出發,也不宜認定安徽投資集團發出貸款對賬簽證單、供電局簽署“通知收到”的行為是當事人雙方對逾期債務進行重新確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聽證
2021-03-10勞動關系解除后單位須在15日內辦理檔案轉移
2021-03-15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糾紛的訴訟時效事件
2020-12-18處理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有期限嗎
2020-12-28訂婚了對方想退婚怎么辦
2021-02-22在執行協議上確實還不上債怎么辦
2020-12-09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0-11-12提存貨物滅失的責任
2021-02-18勞動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怎么規定
2021-02-14簽訂合同,競業限制終身有效嗎
2020-11-26員工簽勞務合同有什么風險
2020-12-01遲交人壽保險的保險費會有什么后果
2020-11-25壽險合同成立后可以做變更嗎
2020-11-21交通事故保險公司可不可以對肇事方進行追償
2021-02-21試論我國人身保險合同的復效
2021-02-12婚內買的保險離婚時能分嗎
2021-03-15保險業內涉及非法集資的應該怎樣處理
2020-12-10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有哪些法定義務
2020-11-15保險合同權利轉讓書怎么寫
2020-11-11保險密度 InsuranceDensity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