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犯罪有過失犯罪的情況?
1、在客觀上已經發生法定的危害社會的結果;
2、主觀上存在過失。至于如何判斷行為人是否應該預見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最主要的是根據案件的具體體現,認真查明和分析行為人的年齡、教育程度、專門知識、工作經驗、技術水平、擔任的職務、所負的責任等,綜合全面考慮,進行正確判斷。
中國刑法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二、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
1、主觀方面明顯不同。
2、結果在定罪時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從處罰方面看,過失犯罪的法定刑明顯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體如下:
A.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B. 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為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為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C.刑法對過失犯罪規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
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根據行為人本來應該也能夠正確地認識一定的行為與危害社會的結果之間的聯系,進而正確選擇自己的行為,避免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但他卻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極不負責的態度,從而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因此,國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過失犯罪的行為人對自己嚴重不負責任的態度支配之下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需要明確的是,過失犯罪因為其判罰的結果應當進行減輕處理,所以往往會成為辯護人為犯罪分子進行輕罪辯護的對象,但對于相關情況的認定和處理上,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標準來進行處理,如果存在故意將法律適用情況誤用的情況,則是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
假想防衛是過失犯罪嗎?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是否阻斷工傷認定期限
2021-02-09在職員工兼職做顧問違法嗎
2020-12-18解除強制醫療是否需要重新立案
2021-01-02輸官司對方律師費也要付嗎
2021-03-24名譽權被侵犯有哪些懲罰
2021-01-09違法記錄算個人隱私嗎
2021-03-24公司名變更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1公安機關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有哪些
2021-03-05破產和解制度對債務人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2020-12-05未領結婚證同居 能向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0-11-19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2021-03-20取消戶籍怎么辦理
2020-11-24駁回起訴該怎么辦
2021-03-21集體勞動合同備案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1-03-05勞動者如何協商調崗保證自身權益
2020-12-15勞務派遣協議范本
2021-01-16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程序
2021-03-07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論保險合同的有效訂立
2021-03-02某保險公司訴袁某 廖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