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規定犯罪中止判無罪嗎?
不會。中止行為之前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是行為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事實根據,中止行為本身屬于刑法所鼓勵的行為,是應當免除或者減輕處罰的根據。
《刑法》第二十四條 【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犯罪中止存在兩種情況
一是在犯罪預備階段或者在實行行為還沒有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放棄犯罪;
二是在實行行為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二、犯罪放棄
自動,即自己主動,放棄,即拋棄、丟掉的意思。所謂“自動放棄”,是指行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停止可以進行下去的犯罪活動。它表現為行為人認為自己有可能完成犯罪的情況下,自行停止犯罪的進行(即“能達目的而不欲”)。如果行為人在自己認為不能將犯罪進行到底的情況下而放棄犯罪,則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即“欲達目的而不能”)。例如,甲深夜攔住一下班女士,正要強奸時,該女一回頭,甲發現是小學老師,扭頭就跑。有學者認為,在這種場合中,行為人并非出于已意而停止犯罪,因為有利于行為人的事實狀況已發生了改變,由于這種改變才導致行為人行為的停止,故認為甲遇熟人而放棄罪行并非出于行為人真誠悔悟,而是為了保護自己。因為以熟人為侵害對象會使自己面臨極大的身敗名裂乃至鋃鐺入獄的危險,故此種停止行為應認定為犯罪未遂;而有學者卻認為屬于犯罪中止,理由是這一情形雖是犯罪人意料之外的,卻根本不足以阻止犯罪人去實施和完成犯罪行為,犯罪分子完全可以不顧倫理將犯罪進行到底。也就是通常說的“能達目的而不欲”是犯罪中止,“欲達目的而不能”為犯罪未遂。“是熟人”是不能阻止犯罪繼續進行的,而停止犯罪行為非不能而是不欲,因此是犯罪中止。犯罪未遂是指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犯罪中止則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得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作為故意犯罪過程中的兩種末完成形態其區別的關鍵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出自行為人自己的意志。若犯罪未得逞出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即“非不愿為,實不能為也”的情形,屬于犯罪未遂;反之,若犯罪未得逞是出于行為人自己的意志,即“非不能為,實不愿為也”,則屬于犯罪中止。所以本案是犯罪中止。
綜合上面所說的,犯罪中止就是在犯罪的過程中因其它的因素停止了犯罪,沒有對案件造成多大的傷害,但這種行為同樣也是會受到處罰的,如果輕者才可以免除責任,因此,案件在處理的時候就會結合實際情況來,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辦理。
犯罪中止的處罰是怎樣的?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法律規定犯罪中止有幾種類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貸款有過逾期的可以作擔保人嗎
2021-01-29土地補償方案及程序
2020-12-22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被傳喚會放出來嗎
2020-12-14加多寶賠償中糧,增資協議是什么
2021-02-14交通事故的傷殘鑒定程序
2020-12-21老年癡呆癥老人,可以設2個監護人嗎
2021-02-03贍養人的義務,贍養人應如何支付贍養費
2020-11-15購買集資房要什么條件
2020-12-05交通事故簽了責任書多久賠償
2020-11-23中介方沒有告知要擔責嗎
2021-02-12小產權房同開發商劍訂合同有效嗎
2020-12-16租賃期內可以終止勞動合同嗎
2020-12-03失能保險的給付方式是怎樣的
2021-03-18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營運資金是多少
2021-03-19保險金請求權的時效是多長
2021-03-25解讀車險理賠中的誤讀條款
2021-01-04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有什么
2021-01-12違反最大誠信原則所帶來的保險糾紛
2021-01-20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020-11-15保險合同未約定自殘免責時,被保險人自殘應如何處理?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