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規定犯罪中止判無罪嗎?
不會。中止行為之前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是行為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事實根據,中止行為本身屬于刑法所鼓勵的行為,是應當免除或者減輕處罰的根據。
《刑法》第二十四條 【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犯罪中止存在兩種情況
一是在犯罪預備階段或者在實行行為還沒有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放棄犯罪;
二是在實行行為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二、犯罪放棄
自動,即自己主動,放棄,即拋棄、丟掉的意思。所謂“自動放棄”,是指行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停止可以進行下去的犯罪活動。它表現為行為人認為自己有可能完成犯罪的情況下,自行停止犯罪的進行(即“能達目的而不欲”)。如果行為人在自己認為不能將犯罪進行到底的情況下而放棄犯罪,則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即“欲達目的而不能”)。例如,甲深夜攔住一下班女士,正要強奸時,該女一回頭,甲發現是小學老師,扭頭就跑。有學者認為,在這種場合中,行為人并非出于已意而停止犯罪,因為有利于行為人的事實狀況已發生了改變,由于這種改變才導致行為人行為的停止,故認為甲遇熟人而放棄罪行并非出于行為人真誠悔悟,而是為了保護自己。因為以熟人為侵害對象會使自己面臨極大的身敗名裂乃至鋃鐺入獄的危險,故此種停止行為應認定為犯罪未遂;而有學者卻認為屬于犯罪中止,理由是這一情形雖是犯罪人意料之外的,卻根本不足以阻止犯罪人去實施和完成犯罪行為,犯罪分子完全可以不顧倫理將犯罪進行到底。也就是通常說的“能達目的而不欲”是犯罪中止,“欲達目的而不能”為犯罪未遂。“是熟人”是不能阻止犯罪繼續進行的,而停止犯罪行為非不能而是不欲,因此是犯罪中止。犯罪未遂是指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犯罪中止則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得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作為故意犯罪過程中的兩種末完成形態其區別的關鍵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出自行為人自己的意志。若犯罪未得逞出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即“非不愿為,實不能為也”的情形,屬于犯罪未遂;反之,若犯罪未得逞是出于行為人自己的意志,即“非不能為,實不愿為也”,則屬于犯罪中止。所以本案是犯罪中止。
綜合上面所說的,犯罪中止就是在犯罪的過程中因其它的因素停止了犯罪,沒有對案件造成多大的傷害,但這種行為同樣也是會受到處罰的,如果輕者才可以免除責任,因此,案件在處理的時候就會結合實際情況來,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辦理。
犯罪中止的處罰是怎樣的?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法律規定犯罪中止有幾種類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質押車逾期了是否可以轉讓
2021-01-13虛假訴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1-24調解離婚如果不同意需要本人去嗎
2021-03-22房產遺贈兒女有居住權嗎
2020-11-09婚姻自由是否屬于政治權利
2020-12-12交通事故監護人有權簽署諒解書嗎
2020-12-17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的適用情形
2021-02-16春季要如何購房
2021-01-02小產權房同開發商劍訂合同有效嗎
2020-12-16勞動關系確認
2021-03-092020年疫情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4在外地工作發生工傷有哪個仲裁管轄
2021-02-04合同三年可以辭退嗎
2021-01-29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私家車載客遇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1-03-04車險理賠技巧
2021-03-08保險合同的輔助人可以有哪些
2020-11-21淺析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欺詐行為的認定與救濟
2020-11-17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