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能夠知道,關于我們國家的一些刑法處罰的界限規定,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發現漏罪還能判緩刑嗎?根據我們國家的法律規定來看,如果漏罪是在緩刑期間內,則可以減輕處理,具體的內容我們來通過下面的文章一起來了解。
對于新罪的表述是“犯新罪”而不是“發現新罪”,對于漏罪的表述是“發現漏罪”而不是“犯漏罪”,從這種立法表述的區別中,我們不難得出,刑法將因“漏罪”撤銷緩刑限定在“發現”時,也就是說,只要“漏罪”在緩刑考驗期內被發現,就應當撤銷緩刑。
《刑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從立法技術層面分析,上述規定對于新罪和漏罪兩種情形的規定是有明顯區別的。
《刑法》第七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由此可見,緩刑的適用需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緩刑的適用對象只限于罪行較輕的人,即應當是宣告刑為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二是將緩刑犯放歸社會后,不致再危害社會。而判斷“不致再危害社會”必須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犯罪情節,二是悔罪表現。
第一,“漏罪”亦有輕重之分。本案被告人甲并非以營利為目的,且犯罪數額較小,社會危害性不大,該“漏罪”情節較輕,按規定可處以較輕刑罰,“漏罪”與前罪并罰后實際執行的刑罰,仍然屬于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發現“漏罪”并不能當然認定被告人認罪態度不好,無悔罪表現。由于普法宣傳不到位,多數公民對違法和犯罪的概念不清楚,有的人根本認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是犯罪,也有的人其行為已經做為治安案件處理或進行過行政處罰,而偵查機關未將處理情況入卷,至使犯罪不能及時被發現。因此有些“漏罪”并不是因為被告人有意隱瞞罪行所致,所以不能因發現“漏罪”就否認被告人的認罪態度和悔罪表現,更不能就此推斷其有危害社會的可能。在本案審理過程中,未發現被告人甲有意隱瞞“漏罪”、逃避法律追究的情況,且其認罪態度較好,有悔罪表現,因此可以認為,對其宣告緩刑不至再危害社會。
第三,關于“漏罪”與前罪并罰是否可再適用緩刑的問題,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判嚴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答復 (三)做出明解釋,“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發現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依據相關法律對漏罪定罪判刑,再對前罪與漏罪實行數罪并罰,決定執行的刑罰……如果仍符合緩刑條件,仍可宣告緩刑,已經執行的緩刑考驗期,應當計算在新決定的緩刑考驗期以內”。
1997年刑法修訂后,未明確規定數罪并罰中是否可以適用緩刑,上述司法解釋也未被廢止,因此從立法角度看,數罪并罰(包括“漏罪”與前罪的并罰)未排除緩刑;張明鍇教授在其所著《刑法學》中關于緩刑的適用條件中也表述“如果一個判決前犯數罪,實行數罪并罰后,決定執行的刑罰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也可以適用緩刑”,進而從法學理論的角度闡述了緩刑在數罪并罰中的應用。據此認為,法官可以根據犯罪人所犯數罪的性質、情節、悔罪表現等內容,以適用緩刑的法定條件為標準,決定是否對犯罪人適用緩刑。
所以在我們了解了關于漏罪的一些相關規定之后,就能夠識別一些相關的一些罪行,并且在這里小編也要提醒讀者遵守我們國家的法制法規才是我們公民應該履行的基本義務,以上就是關于發現漏罪還能判緩刑嗎的全部內容了。
貪污罪能判緩刑嗎
挪用資金罪怎么判,可以適用緩刑嗎?
犯過失致人死亡罪可以判緩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作方能否簽署競業限制協議
2021-02-18在公司做了三年被辭退如何賠償
2021-01-04社會團體能否強行變更法人
2020-12-11注冊商標對消費者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2解約定金可否有守約方提出
2021-01-23保密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2-12沒離婚不讓看孩子報警管嗎
2020-12-26男女之間是什么法律關系
2020-12-13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雙方為同等責任,肇事方車輛修理費可以要求受害方承擔嗎?
2021-02-14不履行裝修合同工商怎么處罰
2021-01-23合同糾紛敗訴方跑路了怎么辦
2021-01-08合作協議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01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2-14房地產業的發展商與投資商的區別
2020-12-08輕資產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23小區綠化“縮水”業主如何維權
2021-01-01勞動爭議調解期限
2020-12-24【保險合同糾紛律師】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條款中的事實免責情形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1-01-06修理廠內倒車撞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人身傷害事故?
2020-12-03保險夠賠了個人還要賠償嗎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