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追究公民拒絕執行判決的犯罪行為就需要法院對拒執人再次做出更加嚴厲的處罰才能讓其積極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但是究竟應當由哪個法院來受理并管轄拒執罪案件是很多人不了解并且希望知道的法律知識。那么,拒執罪管轄的相關規定是什么?
一、拒執罪管轄的相關規定是什么?
按照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六機關規定》)第4條的規定,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屬于公訴案件,即應當由公安機關進行偵查,檢察機關批準逮捕、提起公訴,人民法院負責審判。該《六機關規定》進一步明確該刑事案件由犯罪行為發生地的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并由犯罪行為發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轄。1998年7月18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最高院規定》)第101條也規定:“在執行過程中遇有被執行人或其他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或者妨害執行情節嚴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將有關材料移交有關機關處理。由此可見,目前本罪的訴訟流程是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發現犯罪,整理材料移交給犯罪行為發生地的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再由犯罪行為發生地法院審理。
現行拒執罪的追訴機制存在種種弊端,如由法院移送材料,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檢察院起訴,法院審判,雖有法律依據,但不符合控審分離、審判中立;如由法院自立、自控、自審,既無法律依據,又不符合控審分離、審判中立的訴訟原則。
對于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原執行法院不宜行使管轄權,而應“整體回避”,應依照刑訴法有關指定管轄的規定,由上級法院指定受理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法院審判。也就是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仍由犯罪地法院管轄,只是該法院受理后,由上級法院指定其他法院審判。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實行指定管轄,既符合法律規定,又符合刑訴法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也符合有關回避制度,更具操作性和公正性,從而使拒執罪的追訴程序更趨合理和科學,使司法活動的阻礙和浪費最小化、效果和支持最大化。
綜上所述,拒執罪的管轄法院應當是罪行發生地點的法院,或者如果多個法院均對管轄提出了不同意見就應當由上級法院指定某一個法院來承擔管轄的責任。
拒執罪量刑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拒執罪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有哪些?
拒執罪單位犯罪主體的參考依據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旁聽人員應遵守什么規定
2021-02-16股東代表訴訟的訴訟費誰交納
2020-12-14標志設計的程序包括什么
2020-12-17車輛事故沒結案能年檢嗎
2021-01-01合作協議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01商場衛生間受傷怎么辦
2021-02-09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辭退過了醫療期的員工如何賠償
2020-12-28如何理解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020-11-23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是怎么樣的
2021-01-05保險合同的終止
2021-02-14無證駕駛人致人受傷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26身患重疾意外摔傷致死保險公司不予賠付嗎
2021-01-08事故后保險公司已理賠結案保險公司應否對后續損失擔責
2021-02-17哪些情況保險公司可不賠
2021-01-27保險詐騙犯罪的具體行為方式有哪些
2021-02-16保險代理人的三大種類
2021-02-17建筑用地承包合同樣本
2020-12-09國有劃撥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1-01-27拆遷補償決定有效期多長時間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