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犯罪其實都是作為犯罪,即要積極的實施了一些行為之后,那么才能實際認定構成犯罪。當然,《刑法》中規定的罪名里面也存在不作為犯罪,但比較少。而現實中成立不作為犯罪也需要滿足規定的條件,那究竟成立不作為犯罪的條件有哪些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1.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法律性質的義務(作為義務)。在一個兒童不慎落入水中的情況下,岸邊任何人的有效救助行為都可以使該兒童幸免于難。在此意義上說,任何人的不救助都是該兒童死亡的原因。但是,如果認定岸邊沒有救助的任何人都成立故意殺人罪,則明顯不當擴大了處罰范圍。只有那些在法律上應當保證不發生死亡結果的人的不救助行為,才值得作為犯罪處罰。這種處于保證地位的人,理論上稱為保證人。而哪些人屬于保證人,關鍵在于哪些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以防止結果發生的法律性質的義務。這種義務一方面要求是法律性質的義務,而不包括單純道義上的義務;另一方面要求義務的內容是實施特定的積極行為,以保證危害結果不發生,并非不實施一定積極行為的消極義務(故理論上稱為作為義務)。據此,與落水兒童沒有撫養關系的過路人不搶救該兒童的,不成立不作為犯罪,因為他只有道義上的義務而沒有法律性質的義務。反之,與落水兒童具有撫養關系的父親不搶救該兒童的,則是不作為犯罪,因為他具有法律性質的義務,而且這種義務的內容是搶救落水兒童的積極行為。由于不作為以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法律義務為前提,故需要說明作為義務的來源。
2.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法律規范與法律秩序只是要求能夠履行義務的人履行義務,而不會強求不能履行義務的人履行義務。至于行為人能否履行義務,則應從行為人履行義務的主觀能力與客觀條件兩方面進行判斷。當履行義務面臨一定危險時,不能要求行為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履行義務。“能夠履行特定義務”不僅意味著行為人具有實施防止結果發生的積極行為的可能性,而且意味著具有防止結果發生的可能性。
3.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不作為的核心是行為人沒有履行義務,行為人在此期間實施的其他行為,并非不作為的內容,也不影響不作為的成立。不作為之所以能成為與作為等價的行為,在于它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理論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只有當不作為已經造成了危害結果時才構成犯罪。從要求不作為與作為具有等價性而言,該觀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作為是否與作為等價,并不只是取決于是否發生了結果;當刑法規定某種犯罪的成立不要求發生危害結果時,沒有造成危害結果的不作為也可能成立犯罪。
即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法律性質的義務、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以及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而常見的不作為犯罪就是遺棄罪,要是你對此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直接來電咨詢一下我們的專業律師。
精神病人犯罪的處理方法是怎樣的
未成年人犯罪年齡如何認定?
無犯罪記錄證明有效期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培訓不過關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1材料買賣是否需要簽合同才能生效
2021-03-19派出所能隨便抓黨員嗎
2021-01-04屋頂漏水是否屬于工程質保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20勞動局投訴多久給工資
2020-11-12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有幾級
2021-01-16發回重審后還能提管轄權異議嗎
2021-03-13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意見書
2021-03-14事故認定書如何修改
2020-12-20勞動合同變更后還有效嗎
2020-11-16婚姻法關于離婚協議法律如何規定
2020-11-18婚前財產處理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2-20滿足什么條件才會注冊倉單
2021-02-02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法律規定不能上市出售的房屋
2021-01-27可向勞動爭議仲委會申請仲裁的情形
2020-11-30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相關法條
2020-12-27低于標準的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9訂立勞動合同時薪水約定不明確如何處理
2021-02-10單位的工傷意外險能賠多少錢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