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侵害的都是他人的身體權,二者同屬于刑法第四章故意侵害公民人身權利犯罪。由于二者在外在表現上有諸多相同點,導致司法實踐中部分案件區分困難,主要包括以下情況:
一、故意傷害(未致死)和故意殺人(未遂)
二者從客觀表現形式上極為相似,客觀外在表現為對公民身體健康權的傷害,都未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區別二者的關鍵就是如何判斷犯罪嫌疑人主觀狀態,如形式果 “故意”指向的是被害人的身體健康權就是故意傷害罪,如果指向的是被害人的生命權就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在實踐中要詳細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傷害行形式為”,要看發案原因、行為發展過程、犯罪工具、行兇手段、打擊部位、打擊強度、行兇情節、作案時間、地點、環境、犯罪人與被害人平時關系、致人死亡或未死形式亡的原因、犯罪分子一貫表現和犯罪后的態度等,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二、故意傷害(致死)和故意殺人(既遂)
二者在主觀上同屬故意犯罪,均表現為對公民生命權的侵害,犯罪結果均是被害人死亡。區別二者的關鍵仍然是對犯罪嫌疑人主觀狀態的判斷,如果故意內容指向的是被害人身體健康權就是故意傷害罪。
故意殺人罪的故意內容是剝奪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而故意傷害罪的故意內容只是要損害他人身體,并不是剝奪他人的生命。在故意傷害時,行形式為人對被害人死亡既不希望,也不是放任,即使傷害行為客觀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為時出現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擊方向出現偏差,或因傷勢過重形式等情況而引起。判斷犯罪人主觀故意內容、不能單憑口供,或僅根據某事實就下結論,而應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全面分析案情。
總之,應對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別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實踐證明,由具備一定法律知識和工作經驗的律師來處理,既可以防范法律糾紛,也可以更好地解決法律糾紛,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經濟損失,有效地保障您的合法權益。為了更好地幫您解決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別問題,防止陷入法律誤區,您可以通過律師365 委托當地有經驗的律師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使您的合法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故意殺人罪認定時的注意事項
故意殺人罪辯護詞
故意殺人罪的量刑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各級工傷鑒定標準
2021-02-18唐山住房公積金貸款最新政策是什么
2021-02-17定罪免處能考公務員嗎
2021-02-20國家賠償案件的收費標準
2020-12-23個體診所助理醫師獨立執業如何處罰
2021-01-13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的規定一月幾次,探視權的規定一年幾次
2020-11-19放棄撫養權需要公證呢
2021-01-01代位繼承的取得要求是什么
2020-11-07公司不履行貿易合同怎么辦
2021-03-25如何申請限制出境
2021-02-09選購公寓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什么是房產調查
2020-11-29未經協商單方變更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02與原公司未解除勞動合同能與新公司簽合同嗎
2021-02-12人員聘用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1-30勞務合同和就業協議書有什么不同
2021-01-25單位不給員工開離職證明,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1-22江泰保險旅游意外險
2020-11-08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旅游意外險哪些情況不賠償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