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勞動法已經普及,但從勞動糾紛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存在不均衡的情況,其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企業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克扣員工工資或者強制辭退員工。那么,當遇到勞動關系糾紛強制退工我們該怎么處理呢?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
一、企業辭退員工需要具備的法定事由: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40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因此公司要辭退員工,必須具備上述的法定事由,在履行了提前30日的通知義務或者另外支付給員工一個月工資的代通知費后,方可解除勞動合同。
二、企業強制辭退員工的處罰:
如果不具備上述法律規定的事由,公司辭退你就屬于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承擔《勞動合同法》第87條規定的“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賠償責任。
《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企業如果在沒有具備以上法定事由的情況下強制辭退員工,是違反法律規定,需要支付賠償金的。所以勞動者遇到勞動關系糾紛強制退工的情況時,要懂得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申請勞動仲裁,讓企業支付賠償金。
2020年勞動法辭退賠償標準
2020年企業主動辭退員工怎么補償
公務員辭退的法律規定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后婚前的房產怎么分
2021-02-14人民法院申請調解需要費用嗎
2021-02-27雙方都是華僑能在中國離婚嗎
2021-03-13公司合并的特征是什么
2021-02-09商標前綴后綴是否構成侵權
2021-01-02農村田里燒草一般罰款多少
2020-11-17維持原判是一審生效還是二審生效
2021-03-26駁回先予執行復議申請通知書還是裁定書
2021-01-27扣押商品車是否構成刑事犯罪
2020-12-21預付款項為什么屬于債權
2021-01-23正在按揭房是否可以交易?
2021-01-11離婚了房產證是兩個人的名字還需要更改嗎
2021-02-08自愿加班有加班工資嗎
2020-12-07意外險的理賠依據有哪些
2021-01-16空運險種被保人的義務
2021-02-24投保單的事項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3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3建行被罰30萬,涉嫌什么違法行為
2021-03-03保險公司及工作人員的禁止行為包括哪些
2020-11-24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后客戶如何辦理索賠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