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拘留最輕的后果是什么?
刑事拘留最輕的后果是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如果發現不應當拘留,應進行立即釋放。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之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放釋放證明。
一般情況下,刑事訴訟拘留的期限最長為14日。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刑事拘留期限最長為37日。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14日內作出決定。在特殊情況下,決定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1日至3日。
對于不需要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規定:
公安機關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二、刑事拘留一定會判刑嗎?
刑事拘留不一定會判刑。刑事拘留后到判刑之間有一個時間過程,此過程需要公安機關取證,如果經查證犯罪嫌疑人有罪,便對其的判刑,反之則應該釋放犯罪嫌疑人。
任何公民未經人民法院判決都不得認定為有罪。
刑事拘留只是刑事訴訟程序中的強制措施,是否涉嫌觸犯刑法,先由負責偵查的公安機關進行偵查,認為不構成犯罪的,撤銷案件,認為構成犯罪的,則向對口的檢查院移交案件建議提起公訴,再由檢察機關審查案件,認為不構成犯罪的,退回偵查機關,此時就將解除對犯罪嫌疑人的強制措施。
認為構成犯罪的。則向對口的法院提起公訴,由法院判決是否構成犯罪偵查期限一般為兩個月。
因此,刑事拘留不一定會判刑,但判刑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三、刑拘后哪種情況能出來?
被刑事拘留后沒有被逮捕釋放的,有以下幾中可能:
1、經調查沒有犯罪行為,予以釋放;
2、依法不應承擔刑事責任,予以釋放;
3、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辦理取保候審釋放;
4、符合逮捕條件,但有不適宜關押的法律情節的,辦理監視居住手續,予以釋放。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審查起訴、一審、二審期限內辦結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審或者是監視居住。也就是說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如不構成犯罪或者需要變更為取保候審的,就必須立即釋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新三板股權投資騙局
2021-02-14行政案件偵查期間可以聘請律師嗎
2020-12-14商標轉讓流程規定有哪些
2021-01-172020傷殘等級評定標準賠償
2020-11-11公司規章制度需要公示嗎
2020-11-22關于雙重勞動關系的爭議
2021-02-01公司裁員賠償規定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22保險公司開學申請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5“過期”理賠訴訟如何判
2021-01-26外資保險公司可以依法經營分出保險業務嗎
2021-02-16超分駕駛保險可以賠嗎
2021-03-13怎樣判斷保險合同成立
2021-01-23公司拖欠工人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11什么是保險欺詐
2020-12-07對方全責無保險理賠怎么處理
2020-11-09保險公司欺詐銷售如何維權
2021-01-01農村開荒地能不能建房
2020-12-21土地轉包合同協議
2021-01-12對拆遷補償方案不滿意怎么辦
2020-12-21房屋拆遷補償是按戶口分嗎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