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因一些違法行為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時候,勞動者在該單位的工作年限是很重要的一個計算標準。 那么法律上關于支付經濟補償金年限是怎么規定的?請大家閱讀下文了解。
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均有一種錯誤認識,認為經濟補償最多不得超過12個月。《違反和解除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規定兩種情況下經濟補償不超過12個月,一是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二是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勞動合同法》對該兩種情形經濟補償已經不再設定限額。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雖未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被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設定十二個月限額,但創設了一種新的補償制度,針對高工資收入者的經濟補償進行十二個月的計算封頂。《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注意這里法律僅對高收入者經濟補償作了補償年限和補償基數的限制,即工資按照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計算,補償年限按照不超過十二年計算,對普通勞動者是沒有限制的,只要勞動者月工資不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就不存在“三倍”和“十二年”的計算封頂。
【操作指引】勞動合同法對經濟補償設限僅針對“高端”勞動者,即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那部分勞動者,對“低端”勞動者并無限制,經濟補償年限可超過12年。
綜上可知,對于勞動者獲得的經濟補償金,如果其月工資沒有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那么其獲得經濟補償金的年限就不受12年的限制。否則的話,最高其獲得經濟補償金的年限就不能超過12年。
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條件是什么
支付經濟補償金協議書
經濟補償金繳稅標準是怎么確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從10樓扔菜刀屬于高空拋物嗎
2021-01-13金融許可證應該載明什么內容
2021-02-04交通事故訴訟證據一覽表
2021-01-02合伙合同書范本
2021-01-25效力待定合同如何追認
2020-12-24合同擔保概述
2020-12-07私下賠償協議不履行怎么辦
2021-02-02交通事故對方全責應該賠償多少
2020-12-23哪些人不能擔任法定代表人
2021-02-23試用期的時間是多久
2021-03-032020如何確認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有什么特征
2021-03-13什么是家務勞動的補償請求權?
2020-12-232020勞動力外包出現意外傷亡誰負責,賠償多少
2020-12-20人壽保險的被保險人包括哪些人,理賠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0-11-17投資理財保險的定義
2021-03-03再保險公司有什么樣的問題
2021-03-18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問題有哪些
2020-12-31三責險賠誤工費嗎
2021-01-23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1-05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