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工傷賠償追償權有嗎?
雇主對雇員的人身安全負有保護責任,雇員在為其工作中受傷,雇主應按照《民法通則》及相關法律法規有關人身損害賠償的規定承擔民事賠償責,雇員對雇傭關系以外的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第三人即侵權人享有賠償請求權,雇主在代位清償后即享有追償權。勞動關系中的用人單位一方應當為勞動者交納工傷保險金,發生工傷后,勞動者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又可向直接侵權人主張人身損害賠償。即勞動者可同時享有工傷保險待遇和民事賠償請求權。
《工傷保險條例》還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按照規定為勞動者交納工傷保險,勞動者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是否可以追償的關鍵是如何認定勞動者用工單位和工保險機構三者之間的關系。如果認定其為行政合同關系。對于行政合同一般認為其既適用行政法又是適用民法,那么適用民法是否意味著其有民事法律關系的一面,如果是則用工單位承擔的責任為墊付責任,其可以向終局責任人——交通肇事方主張。如果否認其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可能基于行政法而產生的義務,向民事責任人追償則存在法律上的障礙。
“工傷”一詞在中國為一個有特定意義的概念,在民事訴訟中不可能出現工傷損害賠償,只能出現“雇員受損糾紛”,這一點在《案由》的試行規定就可以佐證。雇員受損糾紛是按照無過錯歸責進行處理的,其構成要件需要違法行為、損害后果、因果關系。職工在下班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按無過錯歸責,單位無違法行為存在是不會承擔責任。而中的“工傷”范圍不是按照無過錯來圈定的,其規定明顯有一定的社會公共政策在里面。所以絕不能在民事訴訟中將《條例》的工傷確定范圍直接套用在雇員受損糾紛上,擴大的行為人的責任。本案中就民法上來看單位是不可能在民事上承擔責任的。其對工資等費用支付義務是來自于《條例》規定的行政義務。工傷的行政認定在民事訴訟中在不應敢出現的,工傷的認定是職工獲得工傷保險機構支付工傷保險金的前提,而《勞動法》所調整的雇員受損則只需要經過勞動仲裁即可,即使是書面的不受理的答復。實務中的誤解,使受害人走了很多彎路。
一般來說,如果是在工作中由于第三方的失誤或者是和第三方合作中的時候受傷的話,那么用人單位在先行賠償員工的話,那么用人單位可以向第三方要求一定的賠償。但是用人單位不得以該理由來拖欠員工的相關賠償,必須先支付員工的賠償才行。
如何選擇工傷傷殘鑒定機構
出差在外受傷屬于工傷嗎?
臨時工工傷認定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權的追及性
2021-03-19有限合伙人股東欠伙企業款算侵權嗎
2020-12-1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是什么
2021-03-06工傷的索賠計算
2021-03-25雇傭算承包關系嗎
2020-12-09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醫療服務合同的賠償責任是怎樣的
2020-12-12外嫁女戶口遷出還有宅基地繼承權嗎
2020-12-21如何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2-22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返聘合同續簽再解除有什么條件
2021-01-16實習期間受傷,用人單位是否應賠償
2020-12-23人身意外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3-12飛機延誤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28快速理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06汽車刮蹭怎么申請理賠
2021-03-18關于保險代理人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08保險合同能否繼承
2021-01-13什么叫做保險中的責任限額
2020-12-05房屋拆遷中,收到評估報告補償就成定數了嗎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