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一、加害行為
這里所謂的行為是指侵犯他人權利或者合法利益的加害行為本身。若無行為人的行為,就不會產生侵權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5條規定,權利的相對人均負有不得侵犯權利的一般義務。侵犯權利的行為因為違反了法定義務,故具有違法性。違法行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違反法定義務、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而實施的作為或者不作為。加害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作為侵權行為的作為,是指不該作而作;作為侵權行為的不作為,是指該作而不作。
二、損害事實
損害事實是指他人財產或者人身權益所遭受的不利影響,包括財產損害、非財產損害,非財產損害又包括人身損害、精神損害。《侵權責任法》在一般意義上采最廣義的損害概念,不僅包括現實的已存在的不利后果,也包括構成現實威脅的不利后果。一般而言,作為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的損害事實必須具備以下特征:損害事實是侵害合法權益的結果;損害事實具有可補救性;損害事實具有可確定性等。
三、行為與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指各種現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侵權法上的因果關系包括責任成立的因果關系和責任范圍的因果關系。責任成立的因果關系,是指行為與權益受侵害之間的因果關系,考量的問題是責任的成立。責任范圍的因果關系,是指權益受侵害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涉及的是責任成立后責任形式以及大小的問題。侵權法上因果關系的意義在于對侵權責任加以限定,一方面使受害人得到救濟,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無限擴大責任范圍,限制行為自由。
四、存在過錯
過錯是指行為人應受責難的主觀狀態。過錯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侵害他人權益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主觀狀態。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侵害他人權益的結果,但卻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的主觀狀態。
我國民法通則將過失分為重大過失和一般過失。所謂重大過失,是指行為人極為疏忽大意的情況;而一般過失則是指尚未達到重大過失的過失。在我國民法上,一般將故意和重大過失相提并論。法律對行為人提出了較高的注意義務,而行為人沒有達到該較高的注意義務,但卻達到了一般人的注意義務,此時就認為構成一般過失;加上行為人不僅未達到較高的注意義務,同時連一般人的注意義務都沒有達到,就認定成為重大過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給網賭打工員工怎么量刑
2020-12-11房屋買賣合同有擔保人嗎
2021-01-19沒結成婚怎樣證明一方出資進行裝修房產
2021-03-20侵犯著作權罪的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0交通事故復核有什么后果
2021-01-31交通事故占據七成的主責任方如何賠償
2021-02-08合伙企業財產是怎樣分割的
2020-11-21父母離婚后法定監護人有哪些權力
2021-02-05主合同無效補充合同有效嗎
2021-03-22拖欠工資是否適用仲裁時效
2021-03-02勞動糾紛處理的相關程序有哪些
2020-11-18醫療意外保險具體是什么
2021-03-22給父母買保險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18海洋貨物運輸保險
2021-03-15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人身保險從業資格證書如何取得
2020-12-05從本案談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規范和認定
2021-02-15短期團體健康保險產品可以調整產品參數嗎
2020-11-22什么是保險欺詐
2020-12-07保險合同關系人包括哪些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