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審的方式有幾種
《刑事訴訟法)第53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據此,取保候審有保證人保證和保證金保證兩種方式。對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決定取保候審的,不能同時使用保證人保證和保證金保證。
保證人是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的為其擔保的人。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與本案無牽連;有能力履行保證義務;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公安、司法機關應當嚴格審查保證人是否符合法定條件,符合保證人條件的,應當告知其必須履行的義務,并由其出具保證書。
保證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監督被保證人履行法律規定的被取保候審期間的義務;發現被保證人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時,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被保證人有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保證人未及時報告的,經查證屬實后,由縣級以上執行機關對保證人處以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如果保證人與被保證人串通,協助被取保候審人逃匿以及明知藏匿地點而拒絕向司法機關提供,構成犯罪的,依據刑法有關規定對保證人追究刑事責任。對于取保候審保證人是否履行了保證義務,由公安機關認定,對保證人的罰款決定,也由公安機關作出。
二、被取保候審人有什么義務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四)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保證金,并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未違反前款規定的,取保候審結束的時候,應當退還保證金。
取保候審屬于一種強制措施,但并不是當事人提出了申請的,就一定能夠獲得取保候審的批準。此時相關機關會對條件作出審查,同時也會看選擇的取保候審的方式是否滿足了。法律中規定的取保候審的方式包括保證人與保證金兩種,各位可以適當了解一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幫別人打工意外造成死亡該如何賠償
2021-02-24申請再審,律師費是否另算
2021-01-09如何計算商標侵權賠償
2020-12-01交通事故車輛扣押時間要多久
2021-01-21強制傳喚找不到人怎么辦
2021-03-07司法實踐是怎么處理婚約問題
2021-02-04工傷索賠程序
2021-02-14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1長沙市住房公積金最低標準是什么
2021-02-07老公的“不再打牌”的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7公司法定代表人有哪些職務
2021-02-18房地產轉讓管理辦法
2021-01-02勞動關系結束還能起訴嗎
2021-01-16實習期工資與轉正工資的關系是什么
2021-01-07開發商未按時交付房屋,違約金應如何計算
2020-12-08什么是意外傷害
2020-12-20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后可不可以分割
2021-03-15重復保險怎么賠
2020-12-25保險屬于要約合同嗎
2021-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
2020-12-28